多做那些反直覺,讓你不太舒服的事

一個寫了很久的公衆號《Hans在路上》,分享一路的新知感悟,期待你的關注。

“上上上,集合集合,輸出來,快···”

我以爲外面有人吵架,打開門探了一下,奇怪了沒人啊。過了一會,躁動的音量又一驚一乍出來了。

這會我才意識到,可能鄰居在打遊戲,開着語音。

偶爾路過門沒關,看到桌面上放着直播光圈,散亂幾本書,開着電風扇,一股燥熱從裏面傳出來。

有次和他閒聊,沒告訴我具體做什麼的,我猜應該是做直播帶貨吧,有時跑夜場晚上不在家。

白天沒事就和朋友開黑,餓了就簡單煮點喫的,看樣子30多歲的人,沒有一點生活壓力的負重感。

說實話,這份心態我真的佩服,人家躺平躺得無憂無慮,開心就好。

這是他的選擇,我沒立場,也不做評判。

只是覺得順應情緒,做那些讓感官舒服的事,往往會犧牲長遠的價值。

情緒最喜歡什麼事情?

簡單的、不需要費腦的事情,比如喫着薯片刷着劇;持續得到刺激和滿足的,例如遊戲、短視頻···

順應情緒是人性骨子裏的欲求,不需要我們思考就會自發去做的。

而有高度、有成果的事情,往往需要靠逆情緒來做到。比如考研,你需要克服安逸和舒適,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燒腦的活動中去。

順着是放,逆着是收。堅持做反直覺的事,看似對自己殘忍,實則是自我塑造的過程。

有人喜歡及時滿足,先甜後苦;有人喜歡延遲滿足,先苦後甜;而更多的情況是沒有意識到。

短視的情緒滿足,是對人性的屈服,會破壞自我塑造的信心。

1

時間的消費與投資

我並不反對玩遊戲,我自己也會玩,只是我手機裏的遊戲從來只會存在一次,那就是玩的那一次,過後一定會卸載,斬草除根斷了念頭。

遊戲就是順着人享受刺激而開發的產品,那些研究透徹人性的專家,可以在各個環節讓你欲罷不能。

在遊戲的世界中,不斷的實時激勵,炫耀、攀比、擊殺等等,每時每刻都在刺激大腦的多巴胺,你只會感覺很爽,你只想要更爽。

順應這種情緒,你很容易在遊戲的世界中沉迷,這個不怪你。

只是說,你需要更多的察覺,你正在做的、經歷的事情對你產生的影響,到底更多的是正向還是負向。

在一天勞累之後,你用空閒時間放鬆一下,獎勵一下情緒,只要不過度都是可以的。

但你要意識到這個時間,它是屬於消費,它不屬於投資。

也就是說,這個時間投入只是爲了滿足當下的情緒需要,對長遠增益沒有幫助。

這也是爲什麼,有些有良知的投資者堅決不投遊戲,即使很賺錢。

作爲個體而言,我們本身就存在各種各樣的缺點和不足,塑造自我是發現自我的必經之路。

就如逆流而上的魚,能去到從未去到的高度,能看到從未看到的風景。

2

刺激與反應之間留真空

常說衝動是魔鬼,衝動就是刺激與反應之間沒有經過理性的分析,直接給出了結果。

結果可能好,也可能不好,但往往更多的是不好。因爲情緒上頭,只會帶來過激的行爲。

所以,在工作中遇到挑戰或者質疑的時候,可以常常反問自己,到時是情緒問題,還是能力問題。

這個方法很好用,通過提問讓刺激與反應之間留有的真空,讓理性有機會介入。

不斷這樣去訓練自己,遇事你會更冷靜,有更大的機會做出更好的判斷和選擇。

回頭開頭說的,當你情緒告訴你很想要玩遊戲,不妨中斷一分鐘,想想真的需要嗎?除了這個選擇,還有沒有其他選擇?

是選擇順應情緒,還是抗逆情緒;是選擇消費時間,還是投資時間。

未來是現在選擇造就的,現在是過去選擇造就的,決定權一直在你手上。

3

一直在路上就好

當然了,道理我都懂,只是很難做到。

的確如此,要想抗逆人性塑造自己,本身就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

健身房那些肌肉男,我看到的是自律和塑造自我的決心。

塑造自我這件事,一旦開始,一旦習慣,走上刺激的正循環,就會變得容易和輕鬆。

順應情緒很爽,但抗逆情緒很酷,而且會一直很酷。

偶爾的失利沒關係,只要一直走在抗逆情緒、塑造自我的路上,一直在路上就好了。

彆氣餒,加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