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商朝到明清,簡敘中國二千年歷史政治思想發展的特點

這個要認真回答起來幾十萬字都講不完,我們就只簡單扼要地說說中國歷史上政權指導思想的變化。

不想陷入長篇大論,所以有些朝代可能一句話就帶過去了。

商朝是歷史上有記錄的第二個王朝,是奴隸制社會的鼎盛時期,以王(奴隸主)爲尊。

周王朝,奴隸制向封建制度轉變,上層以禮儀規範爲主。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

法家幫助秦國一統天下,建立秦朝,以法家行事。

暴秦滅亡,漢朝建立,初期以黃老之道管理天下,漢武帝起,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東漢政教合一,皇帝就是儒學首領,後來引進佛教,道教開始建立。

東漢末年,黃巾作亂,其實都是道教前身太平道、五斗米教指導民變。高看一些的話,可以看作是神鬼信仰藉助道家思想向儒家經學統治地位作鬥爭。

南北朝時期,南方佛教流傳非常廣,甚至成爲國教。

隋唐一統,李唐王朝爲了擡高身份,自認李聃後人,尊道教爲國教。

武則天時期,爲了對抗李家,僞造《大雲經》,大力擡高佛教,對抗道教。

唐憲宗迎佛骨,唐武宗滅佛,有唐一朝,佛教起起落落,禪宗逐漸在民間成爲主流。

這一段時間,儒家因爲東漢末期經學沒落,魏晉時期演變成玄學,隋唐開始逐漸復興,一直是官場主要力量,但是低調不外顯——說唐朝思想意識開放,其實就是各類宗教思想的粉墨登場。儒家作爲正宗中華思想流派,指導了韓愈等人的古文運動,實際上就是一種儒學的復興。韓愈的諫迎佛骨算是儒佛鬥爭的一個大事件,是外來宗教和本土思想的一次交鋒。

進入北宋,文人得到重用。儒學大興,經過北宋五子(周敦頤、程頤、程顥、張載、邵雍)結合道佛思想,創造了“太極”等概念,將儒學徹底打造成爲修身修心卻爲天下、爲朝廷做貢獻的指導思想,是爲理學,到南宋朱熹後,成爲官學。理學有了哲學思辨,加上事功學提供實踐,得到官方認同,瞬間在中華人文中佔據高點,佛道下沉民間。

元朝是馬上得天下,儒生地位初期很低,後期得到重視,但是還沒搞出名堂,元朝就滅亡了。

明朝思想禁錮,僅有王陽明繼承陸九淵心學,結合朱熹理學與葉適的事功學,形成自己流派歸宗的“陽明學”,實際上是解答了北宋理學家提出的儒學高階思想境界中的問題,並且用自己的世俗功業爲學問作了註腳。論理論開發,王陽明也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更進一步,但是建功立業爲他留下了更大的名聲——學不以致用,學來何爲?

王陽明的心學實際上也是在官學(理學)日益空洞,墮入類佛道思想玄境,逐漸被主流拋棄的時候,進一步發展,希望取代理學,並且延續在官場上儒學統治地位的應時之作。

清朝思想意識控制就更加嚴格了,但是清人入關後,用來統治的指導思想,基本上還是理學心學那一套,只不過達成目的手段更加嚴厲殘酷,將從漢武帝開始的“儒表法裏”發展到了極致。

至於清末民初,直到近代,西風東漸,就不說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