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從艱難到享受的過程

曾有人問我,如何評價自己?

“我是一個比較衝動的人。”我脫口而出。我敏感、謹慎、三分鐘熱度,甚至好高騖遠,所以我常換工作。最開始接觸簡書,就想着讓自己可以沉澱,堅持做一件事,做到極致,但是嘗試了三四次,最終都以斷更結束了。

每次斷更有兩個主要原因:第一,不知道寫什麼了;第二,突然沒有興趣和激情了。由此,什麼都不想不顧,就會結束正在做的事。爲了給人留下相對好的印象,只是說“我是一個衝動的人”,其實是想表達,我是一個不能堅持的人。

說出這句話後,細品了幾十秒,似乎覺得有些失偏頗。今年起,再次開始日更已經兩個月了,幾乎沒有斷更過,每次都在腦海中思考着第二天可以寫一些什麼,不是流水賬,是有價值的內容,是故事,或者是日後要出的書的部分內容,日更不再是一項艱難的任務,而是夢想開始的基石。

寫作,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滿目密密麻麻的文字,看得人頭疼。但其實文字是有力量的,所以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用文字來喚醒國人。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看得多少人淚目。張德芬老師的《遇見未知的自己》讓多少人開始自我反省,並由此看到真正的自己......他們通過文字傳達出的思想,給到很多人力量。這是文字的力量,是寫作的力量,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持創作的力量。於還在成長的自己而言,即是日更的力量。只要堅持寫下去,就可以用文字的力量影響更多的人。

李欣頻是衆所周知的文案天后。她可以每天看一本書,爲了寫出一篇好文案,她會在接到一項任務的時候看很多的書,包括電影,然後再輸出,因此,她的知識量很廣,見識很廣,寫作的時候自然也遊刃有餘。

只是當一個人輸入很多的內容,會感覺到內在有一股噴薄而出的力量,如若不做輸出,仿似要從體內爆出來一般,不斷有靈感出來,你要記下它,抓住它,不要讓它稍縱即逝,從此時開始,日更變成內在能量的出口。

在這樣的過程中,你會慢慢的發現:不是要堅持日更,而是要堅持創作。因爲你越發知道你要做什麼,你要去哪裏。

日更不是讓一個人爲了完成任務,得到那枚日更勳章而變成碼字工具,而是通過不斷地輸入,不斷地思考,慢慢理清自己的思路,清晰自己的未來,明白文字的魅力,懂得創作的力量。

“我也是一個比較固執的人。”接着我補充到,“爲了自己想做的事,我可以拼盡全力的去達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