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大會後,談談對智能汽車的認知

本週上海人工智能大會舉辦,趁週末在B站刷了雲端,將主講嘉賓和參展產品都大致看了一遍。

整體上基本都是已經發布過已知的應用,例如百度的無人駕駛和小度音箱,騰訊強化學習在王者榮耀的應用,科大訊飛的學習機,某銀行的智能推薦、營銷和風控。也有不是人工智能應用亂入的,例如數字人民幣,螞蟻鏈等。

大體表明,當前人工智能應用發展進入平臺期,該拓展的場景和應用都已經拓展了,甚至出現虛擬人嚴重撞車的問題,主會場虛擬主持、百度火星車虛擬人、某銀行虛擬人助理,也間接說明虛擬人在營銷場景正在廣泛落地。

本篇藉着人工智能大會的落地,談談最近對智能汽車的一些認知與看法。

三個概念

關注智能汽車領域繞不開三個概念:電動車、智能座艙和無人駕駛。上一篇《以「碳中和」概念爲例,聊聊產品經理的底層邏輯》提到在「碳中和」的長期目標下,伴隨着能源革命,電動汽車將逐步取代燃油汽車,成爲主流。

智能座艙則是伴隨電動車和互聯網潮流,將原來機械的汽車逐步轉變爲娛樂和智能化空間,汽車越來越「軟」,越來越「智能」。具體來講,通過語音、手勢、視覺等感知能力的引入,對車內娛樂、導航、硬件實現控制(如車窗、座椅、空調等),解放雙手,提升車內體驗。

無人駕駛則是更爲高的目標,目前電動車顯然做不到理想意義上L4的無人駕駛,在相當長時間都會處於人機共駕階段。甚至如果沒有交通的配套改造和在特定道路禁止人類駕駛,L4級別無人駕駛可能永遠無法實現,因爲無人駕駛越高級的階段,與其說是考驗駕駛能力,不如說是對所有情況下環境的適應,這本身就是一個無法窮盡的問題。

電動車、智能座艙、無人駕駛三個概念既有區別也因爲時代的原因,被聯繫到一起,整體上構成了汽車革命的變量,在這種新舊交替力量交替的交叉路口,傳統車企談不上什麼絕對的優勢,纔給了造車「新勢力」以崛起的機會。

雲邊協同

最近5G的已經比較少被談及了,主要原因是對於消費者來講,5G資費既不划算也缺少啥手級場景。但在物聯網時代,5G的確大有用處。

拿智能汽車這波浪潮爲例,本質上是汽車從代步工具逐步同時跨越信息化和智能化兩條鴻溝。

智能化會產生大量數據,考慮到汽車上對實時性的要求,大量的人臉、語音、雷達與視覺數據是不可能都傳到雲端,再經過雲端計算返回給汽車的。對於需要在汽車端數據處理與計算的,要求汽車有「邊緣計算」能力,對於需要在雲端處理與計算的,需要高效的上傳與下發,需要汽車與雲端有高速的連接能力,所以人們都說5G會是無人駕駛時代的基礎能力。

行業內有人講智能汽車是「手機」+「四個輪子」,雖然智能汽車不會如此簡單,但也提到了本質,汽車會逐步互聯網和平臺化,尤其智能駕駛的發展,人在車內空間雙手和眼睛被解放,這部分注意力時間將會催生平臺級公司。所以未來智能汽車發展競爭到一定階段,一定是考驗汽車公司的平臺生態能力,而不僅僅是當前多個硬件或多個顯示屏而已。

AI平臺

這些年做人工智能產品花費最多的精力其實是在找客戶,也難怪之前在商湯工作過的產品同行會覺得做B端AI產品實際是「項目經理」。

智能汽車恰好相反,無論是座艙內人機交互的部分還是未來無人駕駛部分,都應用了大量的AI能力,涵蓋語音、視覺、NLP、決策推理等,屬於場景多又剛性,稱得上是當前AI領域除數字人之外,最全棧的AI落地場景。

考慮造車企業不可能一下將AI能力全部自主構建,在相當長的階段,車企應該處於外採+自建結合的狀態,並且逐步構建和壯大自己的AI團隊,因爲隨着電動車朝着智能化發展,AI已經成爲智能汽車核心能力和賣點,是不太可能一直採購第三方的。尤其造車新勢力都擁有互聯網基因,自建AI並無技術鴻溝。

全棧式AI能力的聚合,必然會催生AI平臺的需求,構建數據+算法+模型+應用的平臺能力將是不斷擴充自建和擴充應用層的可擴展的路線。

行業發展

看了一些汽車測評之後,深感國內造車新勢力是將國內互聯網的優勢,移植到造成領域,在軟硬一體和人機交互領域都處於領先地位。並且電動車替換燃油汽車市場空間廣闊。因此不難判斷,智能汽車在國內和國際化都還處於起步階段,未來發展空間非常大。

關於作者:

小樂帝,一線AI產品經理、簡書科技優秀作者、產品經理讀書會創始人。

「產品經理讀書會」

專注於愛讀書愛思考的產品人提供讀書推薦、產品思考、以書會友的環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