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劉潤講《人人都是自己的CEO·商業篇》(2)

金融與法律:

1.合夥人制度:如果你想挽留最優秀的員工,就打心眼裏承認他創造的價值,用合夥人制度出讓公司股份或項目股份;若他去意已決,就投資他,成爲他的“有限合夥人”。

不管是普通合夥人制度,還是有限合夥人制度,其實都是在資本和人才之間找到激勵相容的路徑。(利用大家的自私性共同創造利潤)

承擔更多責任要漲工資,做出高業績纔是獎金。

2.商品證券化:如送月餅改爲月餅券,流轉更高效。(適用於虛擬價值大於使用價值的商品)

3.龐氏騙局:關鍵要理解公司到底靠什麼賺錢。用後入者的本金,當作先入者的收益,不斷滾雪球,就是一種拉人頭的騙局。

企業能量模型之產品:

1.企業能量模型就像推石頭,推石頭上山就是做產品創造價值,到山巔後獲得儘可能大的勢能再滾下來轉化爲動能,就需要營銷和渠道較小阻力,使石頭儘可能滾的遠,覆蓋更深遠的用戶。

(產品~定價~營銷~渠道)

2.品牌容器:被消費者優先選擇的纔是品牌,否則只是商標。品牌是一個裝載消費者瞭解、信任、偏好的容器。

建立品牌三方面:產品不一樣、產品更顯檔次、產品質量更好。

3.長尾爆款:找到一個長尾需求,做成爆款,纔是真正的未來。

一是找到足夠細小的長尾,二是滿足最長尾的需求裏最大衆的痛點,三是利用互聯網降低邊際成本。

4.用戶代言人:從產品代理人到用戶代言人,可以設立產品經理代表用戶,和其他部門“戰鬥”,也可以考慮爲每個用戶定製專屬產品。

5.最小可用品:以最快速度、最低成本,最小範圍犯錯,然後快速糾正,與用戶一起創造產品。但可能不是所有行業都適用。

企業能量模型之定價:

1.滲透定價法:極致就是免費,讓對手無路可走。一是市場足夠大,量足夠大;二是消費者對價格敏感,而不是對品牌敏感;三是大量生產,才能降低成本;四是低價策略真的能嚇退現存及潛在的競爭對手。

如哎呀呀、名創優品等~

2.撇脂定價法:如果企業因爲品牌、科技、創新、創意而擁有定價權,就可以在新產品推向市場是利用一部分消費者的求新心理,定一個高價,先賺取高額利潤,再把價格降下來。

3.組合定價法:對價格錨點、二段收費基礎商業邏輯的集成應用。

1)產品線定價:不同尺寸、不同檔次的同一種產品不同定價,使消費者的購買範圍最大化。

2)備選品定價:配件價格高,成爲利潤點。如車店的配件、燒烤店的啤酒等。

3)互補品定價:所有的免費都是二段定價。如打印機便宜,墨盒較貴,適用於需要持續購買的產品上。

4)副產品定價:比如魚頭價值高就定高價(賺利潤),魚身價格較低(賺市場份額)。

5)捆綁式定價:比如套餐、年卡、年票,比單獨購買更划算。

6)分部式定價:比如進公園門票便宜,娛樂項目需額外收費。

7)單一價定價:如名創優品,很多商品價格一樣,避免消費者對價格的思考與比較。

4.區別定價:本質是儘量喫掉消費者剩餘,核心是區隔消費者,如個體區別(黃牛等)、銷量區別(量大價低)、區域區別(發達發展中地區)、人羣區別(老人小孩成年人)。

5.消費者定價:供小於求,通過消費者競標,價高者得;供大於求,商品競標,用低價滿足價格敏感者用戶,消化庫存。

企業能量模型之營銷:

1.定位:佔領市場前先佔領心智。

渠道就是“堵門”,用最優性價比搶佔所有與消費者之間的觸點;營銷就是“洗腦”,全面攻佔消費者的大腦,買它。

1)不能成爲第一,就創造一個新品類,成爲第一。

2)找到未被滿足的痛點,據此建立新品類,用最簡單的信息(如一句膾炙人口的廣告語)不斷攻佔消費者心智;和第二名一起夯實品類,做大蛋糕。

2.飢餓營銷:控制產量,造成供不應求,維持高利潤和提升品牌附加值。

前提:產品具有不可替代性、消費者心智不成熟、市場競爭不激烈。

3.諾曼底登陸:一項新技術進入市場,按順序面對創新者2.5%~早期採用者13.5%~早期大衆34%~後期大衆34%~落後者16%。

包容的早期採用者與挑剔的早期大衆是關鍵,要跨過去要學會諾曼底登陸:找到無人海灘,構建整體戰隊,運用致命武器,開打艱苦巷戰。

4.公關應對:真正決定危機是否開始、如何開始的,正是公關部門的迴應方式。認錯就要先認倒黴,再認錯,發自內心,聲淚俱下往死裏認錯,不要申辯。

5.獨特銷售主張:找到產品獨特、有巨大說服力、競爭對手不具備的對消費者的好處。(如感冒藥裏的白加黑)

企業能量模型之渠道:

1.深度分銷:營銷是爲了提高“或然購買率”,渠道是爲了提高“商品可得率”。互聯網消費者佔20%,線下有80%可以爭取。

與分銷商一起把產品部署到市場的毛細血管中,無處不在,但也需要大家的分利潤。

蒐集更多流量,就是深度分銷的現實意義。

2.銷售激勵:先想清楚怎麼和銷售團隊分錢,是賺錢的前提。

1)佣金派:底薪➕佣金(賣多少,拿多少提成),但無法激勵貧困市場開拓。

2)獎金派:底薪➕獎金,定銷售指標和對應的獎金包,但指標不好定。

3)底薪➕獎金➕佣金➕行爲指標:避免因追求業績而傷害企業。

3.全渠道營銷:通過組合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的方式,把一切和消費者的觸點發展爲渠道,有機統一經營。

會員店:從線上獲得客戶,反哺線下;

體驗店:從線下獲得客戶,反哺線上。

4.社區商務:用距離上的近,抗衡物流上的快,從而形成一道互聯網無法取代的屏障。

未來智能家居,是零距離的渠道。

5.發向定製:清理庫存。

前提:一是產品能夠模塊化,二是技術柔性化,小批次、短週期生產。

商業世界的五大基礎邏輯:

1.流量成本:流量是進入銷售漏斗的潛在客戶的數量,流量成本是在每個渠道獲得一個潛在客戶的平均價格。懂得計算每一種流量來源的流量成本,是所有企業的基本功。

2.定倍率:商品的零售價除以成本價,就是定倍率。用以觀察行業結構和效率。

3.價量之稱:以情感或不可替代的技術爲主的產品,可以把砝碼放到提高價格一端;以銷量爲主的產品,要把砝碼放到擴大銷量一端。

4.規則之縫:只有理解了規則之縫的存在和套利者的生存邏輯,才能完整理解這個複雜的商業世界。

互聯網世界的五大基本定律:

1.信息對稱:如果信息不對稱,掌握信息更多的一方,就會獲得更大的交易優勢。

2.網絡效應:用戶越多,越有價值;越有價值,用戶越多,不斷積累用戶粘性,甚至突破某個臨界點會贏家通喫。

3.免費:並不是真的免費,而是向大部分人免費,向少數人收費;將基礎需求免費,對高級需求收費。

實踐方式:交叉補貼、先免後收、三方市場。

市場與互聯網營銷:

1.社羣經濟:一是共同的興趣,二是共同的位置。

2.口碑經濟:一是產品確實好,二是分享後有獎勵。

3.單客經濟:客戶終身重複購買。

4.引爆點:聯繫員➕內行➕推銷員。

5.紅利理論:密切關注科技、政策,用戶的變化,抓住趨勢的紅利,就有可能獲得商業成功。

紅利消失後,商業迴歸本質,開始競爭產品、創新和效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