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和無條件的愛

缺乏安全感是一個廣泛存在的問題。

爲什麼會這樣?

這就涉及一個廣爲人知的觀念,媽媽最好親自帶孩子到三歲。

爲什麼?

因爲孩子在良好的養育環境下到三歲才能形成兩個概念:客體穩定性與情感穩定性。

課題即孩子身外的物體。幼小的孩子沒有課題穩定的概念,他們能看到一個事物才覺得這個事物存在,而看不到他們就覺得這個事物不存在了。所以和他們玩藏貓貓的遊戲,他們會玩兒的不亦樂乎。

情感穩定性即一個人,只要確認對方是愛自己的,那麼他不會隨着時間和空間的距離而無端對這一點產生懷疑。

課題穩定的概念,在良好的養育環境下,孩子一歲半即可形成,而情感穩定的概念,在良好的養育環境下要到三歲才能形成。

只有形成這兩個概念後,孩子才能承受與媽媽的長時間分離。

長時間指的是兩個星期以上的時間。有研究表明,若在孩子三歲前媽媽與孩子有兩個星期以上的分離,會讓孩子形成強烈的創傷,所以在三歲前,媽媽要儘可能親自帶孩子,不能讓孩子有長時間的分離,並且要與孩子有良好的互動。這樣一來,孩子才能形成所謂的安全感。

什麼是無條件的愛呢?

對於一個幼兒來講,父母無條件的積極關注是至關重要的成長因素。

他們無條件的愛他,不向他提任何要求,也不譴責他,他們只是因爲他是自己的孩子,而愛她,呵護她,無論她有什麼缺點,得到父母無條件的積極關注。

幼兒就會在心中形成一個安全島。

爸爸媽媽的愛就是安全島的基石。

他非常自信地去探索世界,去建立關係,並不特別懼怕受到傷害。

因爲他深信,如果他受了傷,如果別人拒絕他,不要他,他可以回到這個安全島上來。

爸爸媽媽會愛他,支持他。

隨着年齡的增長,這種安全感會逐漸沉澱爲一種潛意識,有了這種潛意識的成人會信任值得信任的人,一如兒童時期信任爸爸媽媽那樣,他們很少猜疑別人的心思,但如果有明確的理由告訴他,一個人不值得信任,不值得愛,他們會堅決的離開這個人,而少做蠢事,他們也會受傷,但他們的傷口總會比比較快的痊癒。

安全感和無條件的愛是一個人人格形成的兩大基石。媽媽最好自己帶孩子三歲,並且不要有兩個星期以上的分離。只是因爲他是自己的孩子,而愛她,呵護她,無論她有什麼缺點,都會得到父母無條件的積極關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