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擁有“高效領導力”?

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爲領導;

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有“高效領導力”。

管理者是企業核心資源,優秀的管理者會給企業帶來卓越的貢獻,評價一個管理者是否優秀,可以看他的領導力是否“高效”。管理者的領導力越高效,在企業裏所佔的位置越重要,管理團隊的凝聚力更強。

誰都希望自己擁有高效領導力,那麼作爲管理者如何避免無用功,擁有高效領導力呢?最佳途徑就是通過科學的方法、刻意練習而來的高效領導力。

本·沙哈爾博士曾說過:高效領導力的核心和精髓其實就是讓每個人得以蓬勃發展。在年輕人眼裏,發展機會比薪酬更重要,未來比現在重要。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員工在一家公司工作,所有的工作行爲都被領導刻意安排,沒有自己的思想和選擇空間。好比流水線上打螺釘的員工,領導只是強調該名員工只需要按照SOP(作業指導書)要求工作,其他什麼都不要想,也不要做,那麼該員工跟機器人沒啥區別,這樣的領導方式對員工沒有提升價值。反之,另一家公司給員工充分發展自己的機會,讓他們感覺是在爲自己工作,企業提供清晰的晉升路線,那麼員工表現出來的工作狀態一定是積極主動、熱情洋溢。甚至他們不僅努力成爲最好的自己,還會幫助他人做到最好。

如果有人來到這樣一家充滿活力的企業參加,他們一定會對管理者的“高效領導力”讚口不絕。所以,如何才能擁有“高效領導力”是每一個管理者共同面臨的問題。

修煉高效領導力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想要下屬表現出什麼樣的工作態度,自己先要成爲這樣的人。比如想要員工工作起來充滿活力、有激情,自己就不能表現出消極情緒,只有自己做到了對下屬纔有說服力。作爲管理者如果要求下屬做連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結果在權力的施壓下,員工大概率陽奉陰違。所以,管理者不僅要知行合一,還要言行合一。

管理者的言行變化和示範,可以成爲引發組織變化的漣漪效應。比如優柔寡斷型的管理風格,追隨的員工會是溫文爾雅的做事風格;反之,雷厲風行型的管理風格,跟隨的會是行動迅速、說一不二的員工。在不同組織形態中,決定組織績效的核心要素,關鍵在於管理者的領導風格和管理手段。

在不同的管理手段中,分爲民主制和君主制,兩種管理手段本質區別體現在組織面臨的關鍵抉擇上。選擇代表責任和擔當,民主制的管理者以民主討論的方式分擔責任,同時在過多討論的過程中,往往在低效地討論中容易錯過最佳時機。這樣做的目的是萬一今後事實證明今天的選擇不對,至少也是大家共同做出的選擇,與管理者關係不大;君主制的管理者以獨斷專行的方式做決策,勇於獨自承擔事情的後果和責任,善於在關鍵時刻抓住機會,這種決策方式簡單、高效。

美國是一個強調民主的國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全面爆發,當各國採取強制戴口罩和封城的手段阻隔病毒的傳播。但美國依然我行我素,時任總統特朗普說美國有能力控制新冠疫情的蔓延,應人們出行要求可以不用戴口罩出門。結果,就這樣一個民主制決定,在美國疫情全面爆發不到一年的時間裏,累計確診人數超過3000萬,死亡人數超過50萬。

雖然說,民主制能給組織帶來高效,但是從切身利益出發,大部分人仍然希望管理者採用民主制。畢竟在一個組織中,有關鍵決策權的管理者佔少數,大家採用民主制的目的是希望自己能有機會參與到關鍵決策中來。但是你可能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每當開會討論一個方案的時候,不管你的方案多麼完美,總會有人會提出不同的反對聲音。這樣做有兩個目的,一是刷存在感,顯示自己看待問題的獨特視角;二是關注自己的切身利益點。如果是民主制風格的管理者組織的會議,在不同的討論聲中,會議結果大部分是以“下次再議”的方式結束。

馬雲說過,開會時大家都同意的方案,他從來不會採納。會議的目的就是給大家一個坐在一起討論問題的機會,結合不同的問題討論解決方案和風險可控係數。管理者需要結合多方討論信息,在關鍵時刻進行決策拍板。而不是用“議而不決”的方式,開一場浪費大家時間的會議。君主制管理者恰恰相反,他們在開會之前已經有了初步的想法,再通過開會收集各方信息來證明自己最初的想法,在不斷深入的討論下,君主制管理者愈加清晰自己的決策方向,在會議結束之前,勇於按下關鍵決策的按鈕。

民主制領導的團隊之所以出現多方意見不一致造成決策延遲的現象,最主要原因是員工在認知上差異。君主制領導風格的優勢是減少組織中認知上差異,目標路線明確清晰。存在的弊端是掌握的信息不全面,容易造成決策失誤,給組織帶來一定的損失。

君主制領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叫做“膽商”,考驗的是領導者面臨風險、或意見有分歧時的決策能力。所謂膽商指的是一個人的膽量、膽識、膽略的度量,體現一種冒險精神。膽商高的人具有非凡的膽略,能夠臨危不亂、力衆議,善於把握機會,以最快的速度適應環境的變化。

君主制三步法路線

雖然君主制能實現高效管理,前提條件是建立在成熟穩重、綜合考量的基礎之上,而不是拍拍腦袋、一時衝動的盲目決策。爲保證決策更有效,一般來說,採用君主制路線可以分爲三步實現。

第一、信息採集

首先,針對方案展開充分討論,讓團隊中扮演不同角色的人發表各自的意見,領導者此時不做任何干涉和表態,並鼓勵大家暢所欲言。在大家討論的同時,領導者需要做的是抓住對方案有利的信息,然後做出心理預判。

第二、驗證預判

    其次,信息採集之後,領導者心裏已經有了初步的方向,心中已經過濾掉低價值的干擾信息。然後組織團隊中幾個關鍵核心成員進行再次討論,縮小討論範圍進一步驗證預判。這一步主要目的是並向內部傳遞領導者的決策方向,提前小範圍達成共識,打好預防針,爲最終決策打好基礎。

第三、決策定版

最後,討論進展到這一步,到了做最終決策的時候,此時領導者的膽商開始發揮作用。如果是涉及企業未來戰略發展的核心內容,允許再次找幾個核心人員碰頭討論決策後可能帶來的風險,並制定對應防範風險措施。

通過以上三步,領導者對高效決策有了清晰的判斷。當然,這三步只是一個框架思路,遇到緊急項目時,三步可以合爲一步完成。這樣做的目的是可以保證信息儘可能地充分性,減少決策風險在預知範圍的可控性。

小 結

領導者演好“高效領導力”的角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還需要有膽商。例如CEO的中文翻譯是“首席執行官”,還有另外一種翻譯叫“第一責任人”。領導者想要走“君主制”管理路線,先要做到敢於擔責,面臨抉擇時絕不拖泥帶水,這是實現“高效領導力”的最佳途徑,也是必備途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