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選擇》當你對現在的處境感到痛苦時,別忘了你還有第3選擇!

最近鄰居元寶媽媽因爲生二胎後,帶孩子的問題,與婆婆的關係迅速惡化。每次在外面看到緊鎖眉頭的大寶,我就知道,緊張的家庭關係對孩子的影響有多麼的大。

其實,在生二胎之前,元寶媽媽與婆婆之間的矛盾就已經很深了。婆婆經常抱怨兒媳婦對自己不好,做家務的時候總對自己指手畫腳。而兒媳婦呢,則經常抱怨婆婆做事不夠細緻,沒有全心全意的付出。

但當婆婆忍無可忍,打算收拾行李回家時,元寶媽媽就開始鬧了。說婆婆不願意幫自己帶孩子。老人也是左右爲難。帶也不是,不帶也不是,一臉的痛苦與委屈。

其實,這婆媳兩人的認知模式都是我們大多數人經常使用的,那就是“你對,我錯”或者“你錯,我對”;“你贏我輸”或者“我輸你贏”。

婆媳之間既然要天天相處,有沒有什麼靈丹妙藥,能打開彼此的心結,停止痛苦的爭鬥呢?

我想如果元寶媽媽讀了史蒂芬柯維的《第3選擇》後,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思路。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們不能用製造問題的同一水平思維來解決問題”。

當你被同一個棘手問題反覆困擾時,那麼你就需要徹底改變解決問題的思路—即改變思維模式。

元寶媽媽與婆婆之間的矛盾,主要源自於她喜歡評價、挑剔婆婆的所作所爲,也就是咱們常說的看不慣一個人,對一個人有成見。總認爲我做的對,你做的錯。想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

而婆婆則認爲自己辛辛苦苦的帶孩子,非但得不到尊重與認可,反而換來的是兒媳對自己的挑剔和不滿。時間久了,自然無法忍受,導致婆媳矛盾升級。

兒媳婦不瞭解婆婆內心的需求及苦衷。婆婆則會認爲自己做法沒有問題,是兒媳婦的想法出了問題。無法理解兒媳婦的行爲,從而產生怨恨。

史蒂芬柯維在《第3選擇》中,提出解決所有難題的方法—第3選擇。

相信對第3選擇有了深刻的認知以後,元寶媽媽與婆婆之間就不會因爲相互排斥、牴觸而在彼此之間築起一道防禦的牆,導致兩人的隔閡越來越大。

元寶媽媽與婆婆之間可以通過尋求“協同”的方式,達成第3選擇。

協同是大自然的規律。

雁羣排成一字型時,在大氣中所產生的振動是單個大雁獨自雁陣排成“V”字形,利用拍動翅膀造成的上升氣流持續飛行,距離幾乎達到單隻雁飛行的兩倍。

兩塊木頭疊放在一起,能夠承擔比單塊木頭更多的重量飛翔時所產生振動的幾十倍。

中國有句老話說的好,倆人同心,可以斷金。

協同也是家庭的本質。而愛是協同的本質。如果想讓家門興旺,順風順水,家庭成員要放下彼此的成見,學會利用協同原則,把各自的力量結合起來。

互相挑剔、互相排斥、互相逃避,只能勢單力薄,消耗正能量,陷入痛苦的循環。

一旦選擇了協同,就意味着兩個人要放棄各自的成見,坦誠彼此的想法,共同想出一個利於大家快樂相處的方法來。創造一個更美好,更和諧的家庭氛圍。

達成第3選擇的4步法:

第一步:我看到自己。

元寶媽媽要通過自我意識、自我認知進行自我反省。明確一點,那就是人無完人。每個人做事的方式、風格各不相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侷限性。

一個人的觀點是片面的。

元寶媽媽要做好與婆婆真誠相待的準備。

第二步:我看到你。

元寶媽媽要明白,婆婆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婆婆也有自己的意識及認知。這會導致婆婆獨特的做事風格。

元寶媽媽要無條件的關注婆婆,接受、關懷、讚賞婆婆。並願意接受婆婆與自己本質上的差異。

第三步:同理心。

元寶媽媽能站在婆婆的角度,理解婆婆是什麼樣的人,並能感受到婆婆內心的感受。婆婆在被理解接納後,自然也會把自己的優勢最大化的發揮出來。因爲人在心情好的前提下,潛力纔會無限大。

第四步:我和你協同。

婆媳兩個人雖然都是獨立的個體,有着不同的認知水平,但爲了協同,元寶媽媽可以找婆婆單獨談談心。

首先爲自己之前的所作所爲向婆婆道歉,並且用心傾聽婆婆的訴說。兩人通過溝通,尋求一個對於彼此、對家庭都更加有益的方法,幫助她們走出目前的困境。

比如婆婆做飯比較單一,而元寶媽媽又不會做飯,孩子又愛喫披薩。那麼元寶媽媽可以讓婆婆發好面,自己根據網上的食材,準備披薩的配料。這樣,孩子既能喫到美味的披薩,又能從媽媽這裏學到與人相處的最佳方式。

生活中,不管遇到什麼矛盾、困境,只要我們有了第3選擇的思路,並堅持應用到生活中,相信我們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

家和萬事興。願生活中,元寶媽媽能用第3選擇的方式打開自己的思路,衝破自己的禁錮,遵循協同的原則,用愛催化愛,從而帶動全家的和諧與幸福。

改變困境,就從改變思考方式開始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