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选择》当你对现在的处境感到痛苦时,别忘了你还有第3选择!

最近邻居元宝妈妈因为生二胎后,带孩子的问题,与婆婆的关系迅速恶化。每次在外面看到紧锁眉头的大宝,我就知道,紧张的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有多么的大。

其实,在生二胎之前,元宝妈妈与婆婆之间的矛盾就已经很深了。婆婆经常抱怨儿媳妇对自己不好,做家务的时候总对自己指手画脚。而儿媳妇呢,则经常抱怨婆婆做事不够细致,没有全心全意的付出。

但当婆婆忍无可忍,打算收拾行李回家时,元宝妈妈就开始闹了。说婆婆不愿意帮自己带孩子。老人也是左右为难。带也不是,不带也不是,一脸的痛苦与委屈。

其实,这婆媳两人的认知模式都是我们大多数人经常使用的,那就是“你对,我错”或者“你错,我对”;“你赢我输”或者“我输你赢”。

婆媳之间既然要天天相处,有没有什么灵丹妙药,能打开彼此的心结,停止痛苦的争斗呢?

我想如果元宝妈妈读了史蒂芬柯维的《第3选择》后,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们不能用制造问题的同一水平思维来解决问题”。

当你被同一个棘手问题反复困扰时,那么你就需要彻底改变解决问题的思路—即改变思维模式。

元宝妈妈与婆婆之间的矛盾,主要源自于她喜欢评价、挑剔婆婆的所作所为,也就是咱们常说的看不惯一个人,对一个人有成见。总认为我做的对,你做的错。想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

而婆婆则认为自己辛辛苦苦的带孩子,非但得不到尊重与认可,反而换来的是儿媳对自己的挑剔和不满。时间久了,自然无法忍受,导致婆媳矛盾升级。

儿媳妇不了解婆婆内心的需求及苦衷。婆婆则会认为自己做法没有问题,是儿媳妇的想法出了问题。无法理解儿媳妇的行为,从而产生怨恨。

史蒂芬柯维在《第3选择》中,提出解决所有难题的方法—第3选择。

相信对第3选择有了深刻的认知以后,元宝妈妈与婆婆之间就不会因为相互排斥、抵触而在彼此之间筑起一道防御的墙,导致两人的隔阂越来越大。

元宝妈妈与婆婆之间可以通过寻求“协同”的方式,达成第3选择。

协同是大自然的规律。

雁群排成一字型时,在大气中所产生的振动是单个大雁独自雁阵排成“V”字形,利用拍动翅膀造成的上升气流持续飞行,距离几乎达到单只雁飞行的两倍。

两块木头叠放在一起,能够承担比单块木头更多的重量飞翔时所产生振动的几十倍。

中国有句老话说的好,俩人同心,可以断金。

协同也是家庭的本质。而爱是协同的本质。如果想让家门兴旺,顺风顺水,家庭成员要放下彼此的成见,学会利用协同原则,把各自的力量结合起来。

互相挑剔、互相排斥、互相逃避,只能势单力薄,消耗正能量,陷入痛苦的循环。

一旦选择了协同,就意味着两个人要放弃各自的成见,坦诚彼此的想法,共同想出一个利于大家快乐相处的方法来。创造一个更美好,更和谐的家庭氛围。

达成第3选择的4步法:

第一步:我看到自己。

元宝妈妈要通过自我意识、自我认知进行自我反省。明确一点,那就是人无完人。每个人做事的方式、风格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局限性。

一个人的观点是片面的。

元宝妈妈要做好与婆婆真诚相待的准备。

第二步:我看到你。

元宝妈妈要明白,婆婆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婆婆也有自己的意识及认知。这会导致婆婆独特的做事风格。

元宝妈妈要无条件的关注婆婆,接受、关怀、赞赏婆婆。并愿意接受婆婆与自己本质上的差异。

第三步:同理心。

元宝妈妈能站在婆婆的角度,理解婆婆是什么样的人,并能感受到婆婆内心的感受。婆婆在被理解接纳后,自然也会把自己的优势最大化的发挥出来。因为人在心情好的前提下,潜力才会无限大。

第四步:我和你协同。

婆媳两个人虽然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认知水平,但为了协同,元宝妈妈可以找婆婆单独谈谈心。

首先为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向婆婆道歉,并且用心倾听婆婆的诉说。两人通过沟通,寻求一个对于彼此、对家庭都更加有益的方法,帮助她们走出目前的困境。

比如婆婆做饭比较单一,而元宝妈妈又不会做饭,孩子又爱吃披萨。那么元宝妈妈可以让婆婆发好面,自己根据网上的食材,准备披萨的配料。这样,孩子既能吃到美味的披萨,又能从妈妈这里学到与人相处的最佳方式。

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矛盾、困境,只要我们有了第3选择的思路,并坚持应用到生活中,相信我们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家和万事兴。愿生活中,元宝妈妈能用第3选择的方式打开自己的思路,冲破自己的禁锢,遵循协同的原则,用爱催化爱,从而带动全家的和谐与幸福。

改变困境,就从改变思考方式开始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