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結的力量

美國數學家諾伯特·維納(1894-1964)說,“大部分變革出現在既有學科之間尚未探索的空白地帶。”

這空白之地,就是創新之源。

創新的推動力有很多:貪婪、野心、信仰、巧合、不可抗力、錯誤、絕望。

但是有一種力量似乎具有壓倒性的優勢:溝通。溝通越是順暢,變革就來得越快。

每當把形形色色的人物與思想匯聚起來的技術有所進步時,都有劇變隨之誕生。

希臘字母表滋生了哲學、邏輯學和民主程序;印刷術帶來了科技革命;電報造就了現代商業手段,聯結起龐大的帝國。

聯結能帶來大量的知識跨界,引發可能性。

李小龍當年在大學裏面主修的是戲劇,輔修心理學和哲學。業餘時間開始教授中國功夫,吸引了很多好奇者。他持續在武術裏增加哲學思辨,這種教法吸引了很多其他門派的武術高手,他們開始交換招數。交換學習,跨武術之界學科之界,李小龍將全部所學融匯在武學哲學裏,用電影表達出來,從快速躍升爲一個武學奇才,功夫高手成爲電影明星。

複製和模仿是快速學習的捷徑。

脫不花在她的長文《傳燈記》裏,談到“撲導師”的重要性。

“我在工作中撲過安利總經理鄭李錦芬、撲過點子大王何陽、撲過臺灣成功學大師尚致勝、白崇賢……沒有任何人的背書和介紹,也沒支付過任何的費用,他們都是在某個機緣巧合之下被我攔住,專門花時間解答我的問題,輔導或者幫助我完成各種不靠譜的工作任務。

我恍然大悟。覺得自己實在是一個運氣極好的人,因爲什麼都不懂,也就不太在乎這個所謂的‘自我’,誤打誤撞找到了一個最取巧的學習方式:做一名精巧的複製者和模仿者,代入導師的角色,觀想他們的行爲和思維。”

歷史的網絡將人與人相聯結,將人與過去,乃至未來相聯結,因爲我們每個人都在觸發變化;在這張浩渺無垠的網絡裏,無數事件相互交織、彼此推動,塑造了我們的當下。

網絡爲個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自穴居時代以來一直與人類相伴的、基於信息的稀缺性而誕生的文化似乎即將消亡。

隨着獲得的信息越來越多,大家也似乎越來越沒有耐心,無法忍受過時的社會系統用過時的技術來解決過去遺留的問題。

信息技術提供了新的機會,整個人類社羣能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協作,共同參與數據的分析和整理。我們可以利用知識地圖、數據挖掘和電子代理來蒐集海量信息,再以此創建網絡場景。

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曾說:“預測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尤其是預測未來的走向。”

審視歷史就是探尋未來。

萬物互聯的時代,我們必須學會跨界思考,更好地感知信息、記憶信息、做出決策。

(摘自木頭花開公衆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