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書單|學會做計劃和調整並不難

大家好,我是慢茶單。

又到一月一次的書單分享時間啦,來,跟着我一起來看看這個月的閱讀推薦書單有哪些吧!

➖學會做計劃

《沒有計劃的人,一定會計劃掉》

看完這本書,讓我想起昨天和小九的語音覆盤。

在梳理的過程中,小九說她最近看自我管理的書籍太多了,看到後面就看不進去,可不看完又覺得不好。

聽到這話,我笑了笑說:“看書,我們一般都是先挑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去看,看完感興趣的部分後,你看不看其他章節的內容都沒有多大關係。

因爲有關自我管理的知識點,你都系統學習並掌握了。再看這類型的書籍,我們都是去尋找自己不曾留意到的細節。

就像我閱讀的類型是都以自我管理和心理學方面爲主,一是我做自我管理的諮詢,需要大量的輸入去打磨細節,二是我自己對它們也感興趣,纔可以做到看這方面類型的書籍多了,還不出現疲勞的情況。”

這本書主要講解如何通過規劃,去把自己想做的事情,一步一步地去完成,到達自己的目的地。

作者是高校的老師,書中提到有關教育的觀點我尤爲認可:

教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只要你傾注了愛和理解,掌握和學生溝通的方法,學生們就會不斷地進步。

這一點在我帶的成長社羣中,切切實實感受到,並看到了他們的成長。

《逆算手賬》

叮咚,我又被書名誘惑啦

帶着喜歡又好奇地心情翻閱這本書,本以爲可能會讓自己失望的可能性有點大,畢竟很多時候書名和內容不太匹配。

這本書從一開始翻閱到最後,都沒有讓我失望。我看到了一樣的手賬思路,這本書呈現出來是那麼有趣又細節。

那什麼是逆算思維?

是指有一個“想成爲”的未來,然後思考需要爲此做什麼。

全書不僅把做手賬具體的思路呈現出來了,還把具體的年月日目標計劃如何進行管理,不僅有具體的文字展示,還有相對應地配圖,讓你即使只看圖片也知道如何去實踐起來。

書中相對應地配圖,這讓我還挺驚喜的。

看完這書後,讓我意識視覺衝擊是多麼地重要,年初產生製作願景板的想法開始在腦海裏湧現出來啦!

看來,是時候開始動手實踐起來啦!

➖學會做調整

《感恩日記》

偶然一次,刷到這本書,看到書名很感興趣,便下單回來閱讀。

閱讀完以後,我意識到自己對於寫感恩日記的認識存在着狹隘。之前,我認爲寫感恩日記是需要有一定的情感流動,纔可以寫得出來,而不是強求自己爲了寫而寫。

看完這本書後,我才明白:寫感恩日記,是需要從身邊去尋找;尋找的過程中,也是覺察情感流動的過程。

其次,寫感恩日記還可以從自己每個系列去出發尋找,記錄起來。比如說:從家庭、工作、孩子、朋友……這些方面展開覺察,去寫專屬系列的感恩日記。

那怎麼去開展自己的感恩日記呢?可以從以下3個問題去展開思考和拓展。

1、每天至少找到一件值得感恩的事

2、關注生活中積極的一面而非問題

3、告訴對方你感謝他(她)的原因

寫感恩日記,是爲了讓我們發現生活的真相,我們無法讓玫瑰叢無刺。我們能做的是,與其抱怨玫瑰叢長滿了刺,還不如感激刺叢裏竟生出了玫瑰。

《與內心的敏感和解》

下午,和老姐出來找書。我倆不約而同都選擇了工作領域的書籍。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讓我想起前幾天和CC的語音覆盤。

CC說,她想考研學心理學,學習心理學只爲更瞭解自己。

當我問她說,是不是考研考上後的學習,就可以十分地瞭解自己了呢?對此,她也不知道。

這本書主要講解高敏感的人兒,可以通過具體什麼方式來給自己減壓。

對此,作者給出了29個具體的實踐方法,我篩選出10個目前我一直在踐行的方法。

1 .給未來的自己寫一封信

2.向幸福的人學習幸福

3.照顧好你心中那個敏感的孩子

4.用心養育一株植物

5.寫感恩日記

6.繪製“情緒地圖”

7.正念冥想

8.尋找同類

9.學會斷舍離

10.放空自己

這麼多個方法,讓我覺得有趣的是繪製“情緒地圖”。在踐行管理情緒的小夥伴,可以踐行起來了~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這是一本心理學的暢銷書,我比較喜歡的心理學家都紛紛推薦它。

這本書主要以擬人化的角色來講述什麼是心理學,心理學的諮詢是什麼樣的,做完心理諮詢我們會有什麼樣改變的過程。

作者以蛤蟆爲主人,被好友發現它的精神狀態不好,甚至可以說得上萎靡不振,在好友的建議下去看心理醫生蒼鷺。

通過每一次的諮詢梳理,一次又一次地深挖自己過去不曾留意到的心理困惑,將自己徹底治癒起來。

當我看完每一次的諮詢,我都會認同蒼鷺在最後說得那句話:在諮詢中,學習一直是個雙向的過程,只是彼此學到的東西不同。

就像今天早上,我給CC做周覆盤梳理,CC問我說:“單單,你覺得我可不可以獨立去做好自我管理了?”

我當時回覆:“這要問你自己。目前,你的覆盤和計劃方向和思路都很清晰,主要有兩個細節上面加以改善過來後,就可以完完全全獨立做好自我管理。”

每一次,我在諮詢中不僅看到了小夥伴們的困惑,還看到自己對自我管理方面的系統掌握程度如何,自己下一步該怎麼去調整。

《你要去相信》

這本書就像一開始所說的那樣,講述兩點:

1、什麼是心理資本?

“心理資本”一詞,由心理學家路桑斯提出,它源於積極心理學和組織行爲學,是指個體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

2、心理資本的本質是什麼?

心理資本是由你的自信水平、樂觀水平、希望感和韌性程度決定的。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常說的“希望”。

做諮詢以來,我發現很多人心理都存在各種各樣的困惑。有些人,選擇看書尋找自己的答案;有些人,選擇去諮詢專業的人去梳理自己的困惑。

不管選擇哪種方式,我們都是爲了瞭解、接納當下的自己。

正如書中所說:心理成長這條路,要想充滿希望地往前走,你不僅要了解知識,更要了解自己的身體。只有這樣,才能內化爲一個不用思考就自然出現的行爲。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惑,有些困惑我們可以輕鬆地解決,有些困惑則久久解決不了。

面對我們久久解決不了的困惑時,我們不妨通過去閱讀去尋找自己的答案。

閱讀完一本書,並不能馬上給我們解開難題,但可以給我們提供解題的思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