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讀完了就行了嗎?

現代社會,基礎的學習能力不一定是“記得快”,而是知道“找什麼”和“找來做什麼用”。我們在讀書時的困惑,也不再是“他爲什麼能記住”;而是“同一本書,爲什麼他就能讀出不一樣的東西”?

一本書講的是什麼,很重要,是怎麼講的,同樣重要。這種方法的形式,就是先自己提出問題,再自己尋找答案。

想對傳統文化的瞭解,可以讀這些基礎書是:《易經》《詩經》《尚書》《春秋左傳》《禮記》《論語》《孟子》《荀子》和《老子》《莊子》。不先讀這十部書的話,讀古代小說戲劇、包括魯迅的雜文,都會有不明白的地方。


剛纔這第一波,是進入中國傳統文化的知識基礎。如果讀歷史,必讀書是《史記》《資治通鑑》《續資治通鑑》這三部,另外還有一部《文獻通考》,它是宋元時代編纂的古代政治制度通史,可以和《資治通鑑》相輔相成。如果讀文學類書籍,首先要讀的,是南朝梁武帝長子蕭統編選的《昭明文選》。讀這套書,可以對從屈原到唐代以前文學形成整體印象。


同樣道理,西方文化也有基礎必讀書。首先要讀的是《聖經》,沒有《聖經》知識,幾乎讀不懂西方公元以後大部分的書,包括那些反宗教的或不涉及宗教內容的書。這就像瞭解阿拉伯文化,基礎必讀書當然得包括《古蘭經》。另外,就是《聖經》出現之前,古希臘、古羅馬時代的經典,比如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需要把它們和《聖經》對照閱讀,因爲這些書在《聖經》之後經過了重新整理。


瞭解佛學,第一部是《妙法蓮華經》,它的思想中心是信仰。這部經講說的是對佛法的信仰,不是講佛法本身。既然說信仰屬於非邏各斯,就是說不能分析,不能講道理。第二部是《華嚴經》,它的思想中心是修行。僅有信仰還不是宗教,必須有修行。這部經記載了各種修行的法門和步驟。第三部是《入楞伽經》,前兩部有對外宣傳作用,這部屬於內部高級讀物,是神學中的哲學。第四部就是有名的《金剛經》,它是對話記錄體,思想中心是“智慧”。這種智慧也是佛法特有的,是理性與非理性的統一,也就是邏各斯和非邏各斯的同一。第五部是《心經》,它是一篇短短的咒語體文章。思想中心是“祕密”,屬於神祕主義。它還有音譯本,按網絡語來說,是諧音“空耳”版。第六部叫《維摩詰所說經》。是供非出家人讀的,裏面的故事和道理,普通人也能接受。


青少年讀書快,可以用“觀其大略”的方法,把基礎性的書都過一遍。不要被考試和作業壓得太死,要保護好奇心。

另外,讀書的目的,是建立與外在世界的聯繫。人不止要讀書,更要學會讀人、讀物。通過讀書建立的思考,也一定要返回到生活的具體問題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