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財“升級打怪”之旅

對於一個女生來說,能讓自己做出改變的最大動力之一,應該就是成爲一個“媽媽”。

是的,我的理財“升級打怪”之旅的起點,就是因爲孩子的降生、讓經濟變得有些捉襟見肘。

爲了讓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我開始四處尋找安全又能讓錢生錢的方法。


①從“無知”到“略有所知”

我們一般都會繼承父母關於理財的行爲和認知。

我的父母非常善於存錢,他們習慣於把小錢存成大錢,然後就放在那裏以備不時之需。

對待理財呢,我之前也就複製了同樣的思維和行動。

其實在最開始,我是沒有“理財”這個概念的,只是知道要存錢。

後續接觸到“理財”這個說法,也是從銀行櫃姐的推薦中才第一次聽說。

但我最初的存錢是沒有什麼規劃的,每月發工資前,有了餘錢纔會存一點;沒有餘錢,就不存了。

有時候不夠花了,還會把存的錢拿出來用。

在那時候,雖然收入不錯,但我是並沒有太多積蓄的。

開始報課程學習理財之初是在2017年,我報名了某機構9塊9的7天小白理財營。

在這個課上,我第一次讀了《小狗錢錢》這本書。第一次嘗試去做夢想相冊、寫成功日記。

但是,因爲並沒有從內心深處真正認可書中的觀點,雖然覺得很有道理,卻沒能一直堅持持續做下去。

接下來,我陸續花了不菲的學費,去學習了保險、基金和股票課程。

一邊學習、一邊實踐,根據課程上學到的東西,配齊了家庭基本的保險;花了半年多時間每天研究財報等等資料,買入了自認爲潛力非凡的白馬股。

說起來挺好笑的事情是,因爲覺得自己在學習的課程非常高大上,自己買的股票也有了不錯的盈利,當時理財營的課程,我一直覺得不以爲然,沒有第一時間加入去聽。

哪怕後續加入理財營第7期,剛進入的時候,也是抱着批判的思想去的。

這一切都深深印證了一句話:滿瓶水不響、半瓶水晃盪。


② 認清自己的”略有所知“、以“空杯心態”重新出發

剛剛分享了,初入理財營時,因爲已經掌握了一些基礎的入門知識,對在這裏能學到什麼、怎麼學還是帶着一點點審視的態度的。


自從第一次在內心深處真正接受“財富自由”這個概念開始,對於理財的學習,自認爲還是很用心、很下功夫的。

最初從小白理財開始,保險、基金、股票,一步步進行了系統的學習,每一次都全情投入,也算是沒有將花費的時間和金錢白白浪費掉。

但最終,還是覺得非常的辛苦。

尤其是學到股票的時候,每天的財報、年報看的是頭昏腦漲,需要花費的精力越來越多,漸漸感覺力不從心了。

不得不承認,在投資理財上,自己真的沒有原來想象中那麼的興致盎然、百折不回。

作爲一個普通人,對財富的渴望有,但從心底來說,也的確不想付出那麼多的精力。


理財10踐營有一個非常簡單粗暴的固定實踐項目是:每天10塊錢基金定投。

最初的最初,對這個定投是沒有太大感覺的,只是按照指示照做了而已。

作爲養成了喜歡問爲什麼的好奇寶寶,只是被要求“聽話、照做”,而不告訴你爲什麼選這個基金,爲什麼定投,爲什麼手動買入...

一階時的我,真的是有種“心癢難耐”的感覺。

而一切的答案,隨着學習的一步步深入,慢慢的顯現而出。

不是直接告訴你答案,而是在自己親自操作中,在自己一次次的實踐中,切實的感受到,並深深的印刻在心裏。

最開始的每天定時無腦買入,而之後的學習中慢慢明確了選擇基金的邏輯和原則,更清晰、更有底氣知道爲什麼買,也就不需要再刻意提醒自己不要忘記,而是像“肌肉記憶”一般,成爲每天睜開眼後先要完成的打卡項目之一。

設立一個個不同目標進行定投,雖然每天的金額並不多,但是,看着鵝一天天長大的過程,真的很滿足。

真的是“知道不等於做到”。那些被告知的道理,哪怕當時覺得非常正確、刻骨銘心,但沒有實踐、沒有自己的親身經歷,總還是會差了那麼一點。

日積月累之後,哪怕真的碰到一模一樣的問題,犯錯,也是在所難免。而到那時,犯錯的成本,就不僅僅是當下的那些,數倍、甚至數十倍上百倍都有可能。

“告訴你的只是道理,你們經歷過的,纔是經驗。”

實踐出真知。

哪怕只是每天定投的10塊錢,也把理財中的真知灼見展現的既樸素又深入淺出。

與財富自由之間,或許差的,就是每天這10塊錢。

知道,做到,纔有實現的可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