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人更傾向於做高耗能的事

人的認知能力需要從零開始積累,而潛意識卻一直存在,所以我們需要終身學習,因爲掌握的工具越多,認知能力越強,消除模糊的能力就越強。正如你知道了“元認知”,就知道了該如何反觀自己;知道了“刻意練習”,就明白瞭如何精進自己;知道了“運動改造大腦”,就清楚瞭如何激發自己的運動熱情……領域內的精英無不是比其他人瞭解的知識更多,他們的盲區更小,認知更清晰,因而也更有影響力。

不幸的是,人類天生不喜歡學習和思考,因爲這類事極其耗能。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生命的首要任務是生存,於是,基因自我設計的第一原則是節能,凡耗能高的事情都會被視爲對生存有影響。而潛意識沒有思維,只有本能,它會努力讓身體走低能耗路線,誘導我們娛樂、享受,所以本能通常都是阻礙學習的,而人若不學習,又無力克服本能。這個怪圈使我們在人生的初始階段必然陷入混沌,若非外力壓迫或牽引,我們往往很難跳出。

好在時代的發展爲我們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和更好的學習環境,我們主動進入反本能成長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有意思的是,學習知識的目的是“消除模糊”,而獲取知識的方法也是“消除模糊”,目的和方法相統一,這幾乎成了這個世界上所有能人共同遵守的學習法則,這類例子能舉出很多,比如:

·《思考力》一書的作者上田正仁提示:思考力的本質就是“丟棄所有已經消化的信息,讓問題的核心浮出水面”;

·《刻意練習》中的核心方法論是:不要重複練習已經會的,要不斷尋找那些稍有難度的部分;

·《原則》一書的作者瑞·達利歐羅列了工作和生活中的原則,用以清晰地指導自己行事;

·《超越感覺》一書告訴我們,想擁有清晰的邏輯,就堅持一點:凡事不要憑模糊的感覺判斷,要尋找清晰的證據。

種種現象都在告訴我們一個事實:提升思考能力的方法正是不斷明確核心困難和心得感悟,並專注於此。

而現實中,很少有人能清醒地意識到這一點。人們總是習慣在模糊區打轉,在舒適區兜圈,重複做已經掌握的事情,對真正的困難視而不見,這背後都是潛意識在操控——因爲基因認爲這樣做耗能更低。

優秀的人更傾向於做高耗能的事,比如“學霸”的祕訣往往在他們的錯題本上——他們更願意花時間明確錯誤,並集中精力攻克。而學習成績一般的同學更喜歡勤奮地重複已經掌握的部分,對真正的困難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希望能夠搪塞過去,結果模糊點越積越多,以致無力應付。不難發現,“學霸”和普通同學之間的差異不僅體現在勤奮的程度上,還體現在努力的模式上:誰更願意做高耗能的事——消除模糊,製造清晰。

消除模糊之於學習和認知的意義,不可不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