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向東風先醉倒”——蘇軾《減字木蘭花·贈小鬟琵琶》獨家賞析

《減字木蘭花·贈小鬟琵琶》是蘇軾的一首詞作:

琵琶絕藝。年紀都來十一二。撥弄麼弦。未解將心指下傳。

主人瞋小。欲向東風先醉倒。已屬君家。且更從容等待他。

這首作品的翻譯並沒有什麼難的,但是寫作背景卻無從考察。這說明一點,這首詞牌所記載的事情、場景對於當時的文人來說是個普通隨意的場合,沒有特別說明的必要。

同樣是蘇軾的詞,我們讀《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東坡先生因爲要表達一種人生志向、情感,就會在詞牌作品之前加上一段小序來說明產生這種情感,創作這首作品的事由。

而《減字木蘭花·贈小鬟琵琶》則不同,僅用標題五個字說清楚寫這首詞的原因,這不過是送給彈琵琶的小姑娘一首曲子詞罷了。蘇軾一時興起,並沒有情感寄託,是酒會宴樂的逢場作戲,僅此而已。

《減字木蘭花》,詞牌名,應該是和《木蘭花》同調,但是字詞數量要相對少一些的詞牌格式。相對於《木蘭花》五十五字,前後片第一、三句各減三字,改爲平仄韻互換格,每片兩仄韻,兩平韻。

什麼是平仄韻互換?像上闋“藝”、“二”同屬詞林正韻第三部,都是去聲字,就是仄聲韻,後兩句的“弦”、“傳”同屬詞林正韻第七部,都是陽平發聲,是平聲韻。然後換到下闋,前兩句“小”、“倒”,都是上聲字,押仄聲韻,再到後兩句“家”、“他”,又都是平聲韻——這就是平仄換韻。

至於詞牌內容,因爲只是記錄宴樂時的小事,所以並沒有像一般雙調作品上下闋分段敘事、抒情。通篇都是記敘,最後勸慰主人,對小姑娘給出鼓勵,提出期許。

琵琶絕藝。年紀都來十一二。撥弄麼弦。未解將心指下傳。

琵琶是門長久練習的絕活。這些彈琵琶的小姑娘,也就是十一二歲。她們撥弄着細細的琴絃,卻不懂如何將心事、情感通過音樂傳達出來。

麼,同“幺”,細小的意思。這裏就是說這場宴樂中的琵琶演奏並不盡如人意。小姑娘們可能只是學會了技法,並不懂得如何在演奏中投入情感,讓琵琶聲更動聽、更打動人。

在蘇軾這樣的大行家面前,顯然是露了怯的。估摸着是朋友宴請蘇軾,結果宴席上彈琵琶的小姑娘技藝生疏,沒有情感,關鍵是大家都聽出來了,讓主人家掃了面子。

下闋就寫主人生氣和蘇軾爲小姑娘說情,寬解朋友。

主人瞋小。欲向東風先醉倒。已屬君家。且更從容等待他。

主人很生氣,瞪着眼睛要責罵小姑娘。琵琶聲硬,東風卻柔,美酒春景在心,不必在意那些細節。她都已經是你家裏的人了,何必急於一時調教,且待她慢慢成長吧,以後自然會有絕藝。

注意這個“他”就是指彈琵琶的小鬟,因爲古文中是沒有女字旁的“她”專指女性的,都是使用“他”。

這下闋一是爲彈得不好的小姑娘開脫,人家畢竟還太小,對掌握琵琶這門絕藝尚需時日,另一方面也是對主家的寬慰,咱們春景怡人、東風拂面,多好的景緻和心情啊,何必爲這麼一點小事吹鬍子瞪眼?

這其中比較模糊的句子就是“欲向東風先醉倒”,因爲標的不明,承接“主人瞋小”,有可能是寫主人,也有可能是寫“小”,然而彈琵琶的小姑娘是不大可能敢醉倒的,所以估計還是寫發怒的主人。可是從“嗔小”發怒到醉倒春風,這其中轉折着實有些生硬,所以上面的翻譯是自行添加了一些虛擬情境。

想必這也是網上根本找不到這首詞作賞析文章的緣故。其實這首作品,作爲一首日常生活記錄碎片,還是挺不錯的,既傳達出蘇軾寬宥爲人、善待他人的心態,也算是有名句——“欲向東風先醉倒”是挺不錯的句子,可能放到其他情境中,會有不錯表現,適合借用化用。

唯獨在這裏指向有些不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