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第一讲: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平仄格律 终于有时间来写这个专栏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格律知识? 学习平仄格律知识的用处 提升诗词鉴赏力 和其他专栏的异同 从哪里开始

大家好。

终于有时间来写这个专栏

其实从第一天发诗评起,就有人说我是为了卖专栏,结果快一年了,专栏资格开通大半年,一篇专栏的文章都没写。不是不能写,而是本人什么都写,每天的文章更新基本上没停过,诗词知识,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全部。

基本上在所有诗评文章都牵涉到诗例的平仄分析,而在原创的诗词过程中一般也详细地讲明了如何写近体格律诗,所以我以为大家只要能持续关注,自然会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发现写诗的方法。也就没有针对诗词写专栏。

个人的号虽然很少和留言的朋友互动,关注的朋友没有很多,但是一直是在正增长。从零到如今接近两万,个人认为就归功于每天的持续更新。我这里有你需要的知识,同时每天都有变化,这是我唯一可以留住朋友的东西。但是最近很多长期关注的朋友,包括一些熟人,我们私下聊天的时候,谈到是否知道如何写近体格律诗了?朋友们给的反馈却还是似是而非。

大概都是一个意思,读了文章,当时知道了一点格律知识,但是随后就忘了,想写诗的时候无法提笔。

这让我重新审视这种碎片知识传播的用处。

唯有长期的、系统性的学习才能真正有效。

不思考、不连接的知识点,再新奇也是垃圾。不通过思考把它们炼化到我们自己的知识框架内,下一分钟,别的碎片就会冲进来把他们挤掉。前仆后继,一觉醒来,一片空白。

这是我真正决定动手写这个专栏的原因。我们把关于近体诗的知识放在一个栏目中,大家可以随时取调、阅读,随时印证自己创作诗词的思路,然后通过不断地写诗来固化自己的格律知识,成为一个真正懂得写格律诗的人。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格律知识?

大道理就不说了。讲一些相关知识点。

中国的诗歌分为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

古代诗歌包括古诗和词牌。词牌我们讲完格律诗有时间再说,这里只说古代诗歌。

古代诗歌又分为两种范畴:古体诗和近体诗。而这两种诗的划分标准就是平仄格律。

所以,凡遵守平仄格律的诗(绝句、律诗、排律)都是近体诗,这是在唐朝发明平仄格律之后,为了区别唐以前风格的作品,唐人称之为“今体诗”。而到了宋朝对唐诗和以前的作品进行整理时,自然不能称为“今体诗”,就改称“近体诗”,这个称呼一直沿用到今天。

而不遵守平仄格律的诗歌就是古体诗了,又称“古风”。

既然古风和格律诗都在齐头并进,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学习平仄格律知识?

其实不是必要的。

这就像我们在大海里航行,战风斗浪,惬意无比。忽然看见一座港口,灯火通明,繁华热闹。咱们要不要上岸?

其实不是必要的。你依旧可以在海洋中汪洋恣肆、任性平生。

可是文明却在岸上传承。那些上了岸的人,在岸上更新了装备,再进入大海和你争锋,你说谁更加潇洒?

不上岸也有乐趣,这就好比是拒绝学习平仄格律的古体诗写作者。这种乐趣是天生的音律感带来的,就好像渔民骨血中的海水味道。

上岸学习升级也有乐趣。这就像学习平仄知识之后的近体诗写作者。至于学习了这种知识之后,是在岸上继续走远,还是回到大海里游刃有余,这就是个人选择了。

简单点说吧,平仄格律知识是精巧的汉语音韵知识的提炼,专门用于近体格律诗的创作。我们学会这种知识,并不代表就一定要使用它来进行诗歌创作,但是绝对会加深我们对汉字音律的认识,并从根本上避免创作诗词时会发生的语病错误。

这个就等同于渔民上岸考个船舶驾驶证,然后再下海去航行。你说有没有必要?

平仄格律是辅助诗人对汉字发音有正确认识,快速进入近体格律诗门槛的一套辅助工具。入门之后是否使用,看个人喜好。杜甫用得多,李白就不怎么用,仅此而已。

诗作的最终目的是言情表志,而不是辅助工具。

学习平仄格律知识的用处

而在今天网络如此发达,人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时候,学习平仄知识,拿到近体诗的这份驾驶证,创作上有了规矩,甚至在规矩之上纵横驰骋,这是在众多乱七八糟、胡写瞎凑的诗人中脱颖而出的最快捷的方法。

说通俗点吧。我们不懂诗词格律,看到有人在圈里、平台上发表作品,看的都是字词、修辞,看上去艳丽、疏淡,这就是给这位诗人的定义。但不论哪种风格,这位诗人都挺牛逼的,对不对?这位创作者装逼成功。

但是我们如果懂格律知识,我们首先就会看他是否符合平仄格律,这种隐藏在浮华修辞之下的规律可以迅速地帮我们鉴定出这位诗人是真牛逼,还是装逼。如果他写的东西明明不符合平仄格律,却自己标一个“七绝”、“七律”的诗名,那这人十有十是不懂装懂。我们完全可以忽略他任何其他方面的附加分。

不管他是教授、还是什么领导人,反正是不懂诗的人。

所以简单来说,诗词格律知识是我们在这个圈子里面鉴别人和作品的一份基本工具。

当然了,这只是格律知识的一个应用功能而已。

我们学习格律知识最重要的还是通过平仄格律来分析鉴赏前人作品,找出“诗家语”的独特魅力,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从而逐渐达到出口成章、音律和谐的水平。

知格律,但是在诗词创作中并不一定要守格律。这个我们后面会详细讲,因为平仄格律的优越性显而易见,但是缺陷也是有的。

提升诗词鉴赏力

上面说装逼与反装逼有点俗。那么,就从文艺性角度来聊聊,我们到底要成为怎样的诗人?

这个专栏能否让你成为你想象中的诗人。

答案是可以,但是你得调整你的想象。

虽然我的文章配图都是那种仙风道骨、飘飘欲仙、男才女貌、玉笛宝马的图画,但那并不是现实生活。

那只是为了好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真的诗人,未必要穿汉服、抚古琴,开口闭口古剑、西风、销金兽,这些都是外在意象的堆砌。如果你只是想要成为这些形象派的诗人,这个专栏毫无用处,去影楼要快得多。

真的诗人,要有一贯始终的诗心。要对风物人情、社会变迁有灵敏的触感,要有充沛的感情需要抒发,要有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要有“文”,要有“质”,文质彬彬,而后君子。

而这个专栏就是提供一种可以适合你表达的诗的方式。尽量从零基础开始,分析平仄,讲押韵、对仗、各种格律理清楚,在适当地讲出律和拗救,争取在十讲之后,大家对格律诗有一个全面而细致的概念。

也就是说,这个专栏的功用主要是来提升大家对古诗词的鉴赏力。

为什么“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因为有大量的阅读来提升鉴赏力。

鉴赏力有时候比写作力还重要。

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优先提高鉴赏力,再进行诗词的写作,能少走不少弯路。

鉴赏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鉴赏力来自对诗歌历史发展的全面观照。

什么是情怀?什么是情调?什么是诗歌史上你来我往的斗争?为什么诗人们会互相争辩、甚至对骂?

我们通过大量的阅读,掌握了诗歌的发展脉络,就能明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风变化和原因,这个过程,也是对文风有深刻了解的过程。

什么是雅正诗风,什么是浮艳诗风?为什么我们在读一些朋友创作的时候感觉心里空荡荡的,而读另外一些诗人作品的时候却总是能被拨动心底的那根弦?

这些东西都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提升鉴赏力而获得。至于诗歌史,我们有时间别的专栏再讲。

这个专栏的重点是鉴赏力提升的第二个方面:是对诗词技巧的认识。

诗、词都是最为精致的文学体裁,写作上有其他文体所不具备的特殊技巧。

有很多人说写诗依靠的是情感,要什么技巧?谬之大也。

即便是李白、苏轼,也是讲基本方法的。情感是第一的,但技巧能够让你的作品更增加色彩,技巧是辅助表达的工具。你以为不用技巧的,是到了用熟用化的地步了。“从心所欲不逾矩”,而不是一开始就不要技巧。

而这个专栏,重点就是讲授近体格律诗的各种规则和技巧。帮助大家辨别近体诗、近体诗人,通过大量的近体诗作品,提升我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最终达到创作近体格律诗的水平。

和其他专栏的异同

动手之前也大致看了下,有不少相同的讲解格律知识的。

知识点是相通的,不同之处大概就是讲的方式不同吧。关注我的朋友也知道,我倒是于初学者知识讲解是详细而不厌其烦的。咱不说师承何处,也不要把这些规则搞得复杂神秘,好像教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一样。

咱们用最简单的话讲清楚问题。知识本来就要依靠共享而生存发展,装神秘是没前途的。

因为入门必须得容易,首先得让人进门吧。至于进来之后,修为是在各人自己的。其实,正确的诗词观是慢慢建立的,绝不是这个专栏能达成的目的。

这个专栏的功用就是让初学者从零开始,学会如何使用近体格律诗的格式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也就是说,看完这个专栏,至少你知道怎么写格律诗,不会有常识上的错误。如果感情发挥得当,文笔优美,那么一首好的作品也可能出炉。

讲通俗点,到时候再去发表自己的作品,我们就知道如何标注自己的诗了,是五绝,还是七律,还是只能标个古风?

文艺属性的逼格就是这样上去的。当然也可以用这个来反装逼。

个人写文章只喜欢深入浅出,并且详细举例。也因此可能会比较啰嗦,特别是对于有一定基础的朋友来说。但是我们的目标是从零开始,自然会从最基本的知识开始。

从哪里开始

今天主要是聊了一些写诗的态度和提升鉴赏力提高创作诗词能力的看法,我们下一讲正式开始格律知识。

从哪里开始讲呢?大致对专栏文章做了一个规划,从平仄开始,讲完格律诗的通则,比如押韵,交替,对粘之后,再详细讲每一种格式的关系和示例。

其实不算复杂,可能十讲讲完,也可能临时增加,视反馈而定。

下一讲,我们就讲平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