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之空間侷限:人人都是觀察世界中心,所見皆偏見,偏見即侷限

包含焦慮在內負性情緒,都有無知在起着重要作用,這裏的無知我們說的是每個人都有的侷限性。

昨天說到時間侷限,我們生活在此時此刻難以看到前後來路,即擡頭看路與埋頭拉車,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就會限於當下時間點跳不出來,如同刻舟求劍之人。

怎麼強調時間觀都不過分,這在哲學就是發展觀,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只不過我們容易被當下這一刻模樣侷限住。

焦慮者就是看不見變化的盲人,是眼見即爲真實的固執者。

此外,還有一種客觀存在的侷限,那就是空間侷限。我們身處物理世界,決定了同一時間只能存在某一地方,在這個地方只能看到我們能看見的與能聽見的,又容易出現眼見爲實耳聽爲真。

皮亞傑對幼兒做過“三山實驗”,讓幼兒圍坐在三個假山四周,然後用假山平面圖測試觀察視角差異,結果幼兒認爲每個小朋友看到的山體,都和自己看到的一樣,這就是幼兒“自我中心主義”視角。

幼兒的自我中心主義有着生理侷限性,是位置角度導致,把自己看到的認同爲別人也是這個角度看到的,這是空間侷限的最初來源。

慢慢我們體驗到世界是立方體的,多種角度的呈現,比如爬山就是“橫看成嶺側成峯”,比如樓房不同側面完全不一樣。學習工科的學生有“機械製圖”課程,就是畫出複雜機械設備的各個側面圖形,或者從多個單面圖形畫出立體三維圖。

這提醒我們要從多個角度看事情,跳出空間侷限,從當下某個視角跳出來,物理世界還容易些,可到了心理世界,就遠非物理世界好理解。

人們之間的誤解,很重要的一點源自位置、角度不同,可是無法像看樓房一樣圍繞着看一遍,只能在各自心理世界角度解讀,難怪有人感慨說“給的再多不如懂我”。

空間侷限的隱喻例子,莫過於井底之蛙,以及掩耳盜鈴。可以說,人人都是井底的青蛙,只能看到有限的井口大的天空,難以想到燕雀告訴的無限大的天空。

電視劇《天道》中丁元英評論葉曉明等三個聰明人,說過類似的話,“他們趴着井沿看了一下世界,隨即重新掉回井裏”,我們可以戲稱爲井沿人,這是嘲笑也是自嘲,能夠趴着井沿看一眼無限寬闊世界,是需要能力的,強過許多人。

舉幾個空間侷限生活例子。

去人家單位哪怕是自己單位別人辦公室,會有不適感,這是典型空間侷限,而屁股決定腦袋的戲謔也是空間位置變化的體會。我們喜歡旅遊,也是試圖打破空間侷限感。

前段時間好奇買了個充電式電風扇,既不會搖頭也不能上下調整高度,深感浪費沒啥用處。後來,使用在各處沒有電源地方,太方便了,比如拿進廚房,使用按摩椅時候,乃至出門使用都可以。使用的位置變了,看法就變了。

還有個典型體驗是橫穿龜蒙山頂。剛開始從老壽星山下一側攀爬,距離太近根本看不出壽星形象,以至於爬到半山腰,我好奇觀察到陡峭山體上有兩個橫向梯子,顯然是人工的,不解其意。之後到了山頂得知這就是老壽星山體,“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之後從老壽星山頂橫穿許多個山頭,最終到達龜蒙山頂,我們走在上面是“越嶺”,但你在山下看就是“穿山”,而到了龜蒙山拜壽臺處,遠看剛剛攀爬過的老壽星山,形象栩栩如生,而那兩架雲梯其實是眉毛而已。

空間侷限隨處可見,心理世界就是觀察角度導致,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人,人人是觀察世界的中心,所見皆偏見,偏見就是侷限。

當焦慮者源自心理空間侷限,自我中心主義視角看不到事情全貌,時刻沉浸在自我想象中,焉能不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