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緊張而無法鬆弛之心理衝突:“無所謂”“我喜歡”“熱愛丟臉”

生活中常見一類人,每天處於焦慮緊張中。年輕時候爲了孩子沒有自己,中年時候爲了工作、孩子、老人沒有自己,到了老年還要爲了孩子的孩子沒有自己。彷彿就是苦行僧,生活沒有快樂滋味。

這裏說的沒有自己,是指不能、不敢、不會放鬆自我,總是持續緊張,高度敏感,生活如同八面埋伏,草木皆兵一般。

作爲常見的心理衝突,緊張與放鬆的對立並不少見,人人都有,只不過我們能夠進行鬆弛自己調節。

許又新教授在《神經症》一書專門分析了10種常形衝突,其中排第二位的,就是“感到持續的精神(或心情)緊張而無法使自己鬆弛”。

這就說明當我們持續緊張時候,意識到這是痛苦不良體驗,應該“放下”可又無法放下。所謂“拿得起放得下”成了“拿得起放不下”。

打個比方,一個火球傳到自己手裏,明知道拿不得要快點扔出去,可就是無法放手。知道該放鬆卻無法放鬆,這是心理衝突,類似的是,知道該享受快樂卻不敢不能不會享受快樂。

許又新教授認爲,這個持續緊張不是原因而是結果。爲此我們可以說,不是緊張導致過不好日子,而是過不好日子才心理緊張的,當然更準確的說,是因爲心理健康水平不高才持續緊張的,而不是持續緊張導致心理健康水平不高。

我覺得這樣的思維抓住了心理問題核心,實際上心理問題來自人格不良等基礎上的心理不健康,自我太弱小,無法協調本能慾望與道德規範以及社會現實,顧此失彼,只能堅守一端,最後向道德規範妥協,犧牲與壓抑本我情慾。

表現在生活中,持續緊張的人“愛面子”,“自我強求”太高,強調“我應該怎麼樣”而無視“我實際能怎麼樣”。

一句話,這樣的人“死要面子活受罪”,爲了社會要求的理想自我,持續壓抑本我情慾,持續緊張無法放鬆,導致“懶蛤蟆墊牀腿——硬撐”!

對於持續緊張者,這裏有個根本問題沒有搞明白,所謂社會道德要求,或者理想自我要求,是用來激勵自我的,作爲目標遵守或者指引的,而不是一定要實現的!舉個簡單例子,道路交通規則很清楚,“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你敢說自己從來沒有闖過紅燈嘛,或者從來沒有違反過交通規則?!

持續緊張者混淆了理想與現實,視而不見二者客觀的差距,我們看似是個理性人,實際活在各自“想象的社會現實”中,不肯承認自己的差距、不足、不堪。

心理治療大師羅傑斯明確指出,心理障礙主要源自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這2個自我的落差。

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緩解持續緊張呢?打個比方,心理不健康導致持續緊張,好比不良生活模式導致高血壓,降血壓重在認識加建設良好生活模式,這是根本。

因此,除了人際關係這些良好外部環境支持外,自己能做的就是保持自我意識,承認現實自我水平,不維護虛僞面具,更具體的說接受自卑,放下面子,不強求自我,沒有什麼應該必需一定,來點“無所謂”“我喜歡”沒啥大不了。

記得孩子小時候參加過瘋狂英語學習,集中封閉,獨立生活,培訓結束興奮的報告最大收穫,就是學會用英語說“熱愛丟臉”,我以爲這個“熱愛丟臉”理念值得深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