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篇读后感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这段话讲的是孝道,怎么算孝呢?他分了三个方面:第一,这个“父”也包含母亲,因为父亲是一家之主,所以就只提父亲了。父母在世的时候,看看子女的志向是不是和父母的一致,这就是养父母之志,如果违逆父亲的志向,总跟父亲对着干,那就不能算孝了。第二,就是父母去世了以后,观察他的日常行为,能不能做到《弟子规》上所讲的“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一个人是不是对父母有孝心。第三,就是父母过世后,我们能不能依然和父母生前一样,按照父母的志向去生活,而不去随意改变,如果能做到这样的话,也算是孝了。

这里是分为父母在世和不在世两部分说的,父母在世的时候,如果不能和父母的志向一致,不能听从父母的教导,这就是不肖子孙了。如果父母在世的时候,能够和父母的志向保持一致,但父母一过世,就改变志向,忘记父母的教导了,这也是不孝。只有无论父母在世还是过世,都能从一而终,始终遵从父母的教导,和父母的志向保持一致,这才算是孝道。

父母正确的教导可以遵从,难道错误的也要遵从吗?假如父母是小偷,难道也要听从父母,也要和父母的志向保持一致,跟着去做小偷吗?

孔子绝对不是这个意思,“三年无改于父之道”里的“道”,就是正道,而不是邪道。

所以,这句话,确实是至理名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