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在孤独里成全(叔本华)

《一切都在孤独里成全》

        我们可以在孤独里成全什么呢?有谁喜欢孤独?带着对题目的好奇停下追逐的脚步,走入了本书。整本书以孤独作为线索,叔本华在品味孤独的生活之中,以自身独特的哲人眼光对孤独进行观察和思考。一个精神贫乏,没有丰富强大内心的人,是没有办法真正享受孤独的,更是没有办法真正享受到人生的幸福,而真正幸福的秘密,不在外界,而在孤独的自我成全之中。

      阿兰.德波顿说“最好的书能清楚地阐明你长久以来一直心有所感,却从来没办法表达出来的那些东西……”读了叔本华的对人性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让我内心强大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1.内心宁静是幸福的根基。快乐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一个人内在的东西越多,他希望从别人身上得到的东西就越少。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自身有拥有的全部的人的个性,是决定一个人是否幸福、安康的唯一的直接因素。

2.健康是构成幸福的主因,锻炼劳动是成就健康的保障。

3.不要对他人抱有过高的期望——不管是道德上还是才智上。

4.过分看重他人看法,是人类共有的顽疾。尽可能减少自己对别人看法的过度敏感,倾听内心的声音,用自己的大脑独立思考,可以听取别人的意见,但不必在乎别人的看法。

5.安全感:能给你安全感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一个人真正的安全感是由内而发,内心的自我认同。

6.关于嫉妒:忌妒是人的本性,它能迅速成为一种邪恶并带来悲痛与苦难。我们要把它视为美满人生的宿敌,要像消灭其他所有恶念一样熄灭心中的忌妒之火。

7.不仰望他人,自己亦是风景。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论你拥有或缺失什么,都不应该拿自己的生活与别人的生活相较而专注于别人人生的幸福。

8.幸福不是可以轻易获得的东西,只有在我们自身中才能发现它,幸福也不代表事事如意。

9.温文尔雅、活泼快乐的气质,完美强健的体魄,健全的理智,敏锐的洞察力,坚强的意志以及良知,这些优势都是地位和财产不能替代的,是谁也夺不走或给予不了的东西,与所拥有的财富相比,人格更本质、更纯粹。这些也是我今后要通过阅读,通过生活体验来不断弥补性格中所缺失的!

      关于作者的“一个人的社交性格几乎与他的理智才能成反比。也就是说“某某人”不善于社交,就等于在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天才”有些不太认同。因为要完全地独立于世几乎不可能,既然不是独立于世,那么就需要彼此认可和接纳。也许叔本华弄明白了人需要自我喜欢自爱,却没有接纳的认知,所以才那么尖锐。

      高处不胜寒,我做不了哲人,也成不了“眼观井空而不惊,听闻岛枫亦无恙”的大师。我喜欢独处,喜欢内心的丰盈,同时也觉得与真诚的朋友交往同样是恩赐!

      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途,那么当千帆阅尽后,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景。真正聪明的人,会懂得为自己修篱种菊,任世事浮华沧桑,我自从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