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微子篇第十八(四)

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譯文】

齊國人贈送魯國一批歌女樂師,季桓子接受了,好幾天不上朝,孔子就離開了魯國。

【摘抄】

古代軍事家認爲“上策伐謀,中策伐勢,下策伐兵”,法家多采用奇謀妙策來削弱敵方,齊、魯兩國相鄰,早期,魯國人經商能力強,國力強盛,經常欺負齊國,管仲執政後,借齊大魯小的人口和地盤優勢,採用“齊紈魯縞”的貿易策略搞垮了魯國。魯定公十一年,孔子升爲魯國大司寇,攝相事,七日而誅少正卯,曝屍三日,魯國大治。十二年,孔子爲削弱三桓勢力,採取“隳三都”的措施,與三桓的矛盾也隨之暴露。孔子治魯也引起了齊國的恐慌,稱孔子“爲政必霸”,魯國必定會強大起來稱霸諸侯,必然會報復齊國,此時就採用了離間計,季桓子接受了齊國女樂,君臣迷戀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與季氏出現不和,不久魯國舉行郊祭,祭祀後按照慣例要送祭肉給大夫們時並沒有送給孔子,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無奈之下離開魯國,開始了周遊列國的旅程。齊國先後兩次削弱魯國的計謀都是抓住了人性貪婪縱慾的毛病,也都取得成功。孔子離開魯國的根本原因還是觸動了三恆特別是季恆子的利益,季恆子拉着魯國君主沉迷酒色的目的在於墮落君主、挫傷忠臣,孔子雖有宏大抱負和滿腔熱忱但是沒有洞察透人性的險惡。

【感悟】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內外交困,君臣上下何以同心同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