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微子篇第十八(一)

微子去之,箕子爲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譯文】

微子離開了商紂王,箕子做了他的奴隸,比干強諫被殺。孔子說:“殷朝有三位仁人!”

【摘抄】

歷史由後人撰寫,常是成王敗寇,滅亡朝代大多被推翻者污名化,新朝代則美化自身來獲取人心,隨着時空流逝,許多歷史真相都會被湮滅在歷史長河之中。古代戰爭和朝代更迭往往充滿血腥殺戮,失敗者存在被滅族的危險,更不用說是皇親國戚,這是可推斷出的事件背景。殷商大廈將傾、王族面臨滅頂之災,人心恐慌不安各求生路,衆親分崩離析,微子是商紂王的哥哥,箕子、比干都是紂王的叔父,面對即將危亡局勢,商紂王的三位宗親採取了不同策略,微子出逃走爲上策以求保存宗族血脈,箕子裝瘋賣傻,以被貶爲奴來撇清關係,後來國亡之際出逃,傳說跑到現在的朝鮮半島安居,只有比干耿直無畏,忠君死諫,殺生成仁,仁者守義,不義者何仁?孔子認爲三人都沒有與商紂王同流合污,成爲彰顯周朝正義功德的例證而譽之。

【感悟】

邦有道,以道事君,邦無道,則隱則愚,忠道而不忠君,三人雖抉擇不同,皆合乎仁義大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