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只能有一兩個

在這個優質資源匱乏的真實世界,卻人人都想着要成爲主角,成爲那個發號施令或是站在前面的人,本就是不太可能的。

回憶了一下,之前孩子在學校參加集體表演,因爲一個班有40多名孩子,但是都是一起進行排練。雖然大家付出的排練時間肯定是一樣的,但是肯定只有少數幾個能站到最前面。在我最後觀看錶演時,總也找不到我家孩子,他站在了中間靠後的位置。一開始,還是有些不舒服的,覺得這老師不重視,或是孩子應該是表現不好,所以被排到了後面。但是,看着看着又想通了,主角永遠只有那麼一兩個,留給那些有天賦的人無可厚非。

《不平等的童年》裏,中產階級的父母的生活都把孩子當成了主角,而如果孩子多的時候,只能選擇其中一個成爲主角。這就意味着,父母要犧牲自己的業餘時間,排得滿滿當當,到處接送和等待。也意味着沒那麼優秀的孩子,也需要圍繞着這個主角,看他練習,看他比賽,看他獲獎。

昨天跟一位老阿姨聊起我的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輩的重男輕女思想,說起我們因爲只是兩姐妹而被嫌棄,說起我媽因爲要把學習的機會讓給哥哥,把學習的時間用來帶弟弟,也深有感觸。因只生了兩個女兒遭遇不平等,我們舉家搬遷。因沒帶好弟弟,老媽的頭骨小時候被我外婆打出了幾個洞,如今都時常流膿。

資源永遠是有限的,平等不可能會存在,那麼我們應該追求的或許只有相對平等。這種相對平等,最終需要的是一羣人實現躺平人生,放棄掙扎,從而在內心中達成和解。但是我也始終相信,總有那麼一些人,不願意躺平。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就主動去創造,從0開始。即使頭骨被打出洞來,也依然選擇爭取。

相對平等,有時也能從一個更高的視角來獲得。如果我們都以班級榮譽爲先,將羣體目標視爲高於個人目標之上的最大追求,那麼被排在後排表演又如何?

又或者,爭取與甘願當配角,其實並不衝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