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微子篇第十八(七)

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爲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爲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譯文】

子路跟隨孔子落在後面,遇到一個老人,用手杖挑着除草用的工具。子路問道:“您看見我的老師了嗎?”老人說:“四肢不勞動,五穀分不清。誰是你的老師呢?”說完,把手杖插在地上開始鋤草。子路拱着手站在一邊。老人便留子路到他家中住宿,殺雞做飯給子路喫,還叫他的兩個兒子出來相見。第二天,子路趕上了孔子,並把這事告訴了他。孔子說:“這是個隱士。”叫子路返回去再見他。子路到了那裏,他已經出門了。子路說:“不出來做官是不義的。長幼之間的禮節,不可以廢棄;君臣之間的道義,又怎麼可以廢棄呢?本想保持自身純潔,卻破壞了重大的倫理道德。君子出來做官,是爲了實行君臣之義。至於我們的政治主張行不通,是早就知道的了。”

【摘抄】

對隱者們的輕視和譏諷,孔子和弟子們開始比較被動茫然,後經過多次思想碰撞後,更加堅定了他們的人生信念和思想主張,雖然面對困境,心裏也認爲前途渺茫,但這次開始反擊批判隱者的思想,人生擁有了豪邁奮勇情懷,明知不可爲而爲之。如果人生堅信自己道路是正確的,就不必在意他人的冷言風語。

【感悟】

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造福社會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行治國安邦之大義,舍潔身自好之小義,即君子所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