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微子篇第十八(九)

太師摯適齊,亞飯幹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鼓方叔入於河,播鞀武入於漢,少師陽、擊磬襄入於海。

【譯文】

太師摯到齊國去了,亞飯樂師幹到楚國去了,三飯樂師繚到蔡國去了,四飯樂師缺到秦國去了,打鼓樂師方叔進入黃河地區了,搖鞀鼓的樂師武進人漢水一帶了,少師陽、敲磬的樂師襄到海濱去了。

【摘抄】

魯國是周公的封國,是禮樂制度的最忠實執行者,到孔子時代,周王室衰落,魯國成爲禮樂制度最後的保存者。古代禮樂代表一個朝代的文化精神和品質,樂人四散意味着魯國喪失了傳統禮樂制度。魯哀公時政治廢弛,政局不穩,又加之季氏專權,國不成體,樂師爲謀生四處流散。孔子怕古樂失傳,把流散樂師的下落記錄了下來,以備以後找尋。

【感悟】

禮樂的崩壞,意味着文化傳承的破壞,道德的缺失,制度的缺乏,也預示着國家的衰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