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書筆記】古人一天喫幾頓飯?古人喫牛肉嗎?

現代人一般講究的都是一日三餐,早一頓,中一頓,晚一頓,那古人一天喫幾頓飯呢?

在原始社會,人們靠採集和狩獵獲得食物,這種方法八分靠運氣,食物來源很不穩定,食物豐富的時候,一天能喫好幾頓,要是運氣不好食物匱乏,一天也喫不上一頓。

進入農耕社會後,人們的食物來源相對穩定,開始有了穩定的餐制,但是,早期的餐制並不是一日三餐,而是一日兩餐。我國最早的文獻記載見於甲骨文中,裏面就記載了商朝時的一日兩餐制。

人們把一晝夜分成八個時段,分別是:旦、大食、大采、中日、昃(ze)、小食、小採、夕,其中 呢,“旦”表示的是起牀時間,“夕” 是睡覺時間,而“大食”和“小食”,對應的就是喫飯的時間段。

有學者分析,大食的時間應該是上午八點,小食的時間應該是下午四點。後來,中國人又將這一晝夜二十四小時平均劃分爲十二個時段,這就是“十二時辰計時法”了。

唐朝時,一些士人和富裕階層,在上下午兩餐的中間,加了一頓點心,這就是午飯的雛形,不過普通民衆依舊是一日兩餐。到了宋朝,商品經濟活躍,城市空前繁榮,一日三餐在宋朝開始普及。

古人經常喫牛肉嗎?

古人真的經常喫牛肉嗎?答案是否定的。

在農耕社會,牛是非常重要的勞動耕畜和運輸工具,是家庭的重要財產,是嚴禁被屠宰喫肉的。

我國曆朝歷代都有立法明令禁止殺牛,比如說在漢朝,殺牛可以判死刑,唐朝時雖然廢除了殺牛償命的規定,但如果殺了牛,依舊要被判服刑一年半,或者是去做苦役。所以古代人還真的是不能隨隨便便就殺牛喫肉的,那《水滸傳》裏的英雄好漢爲什麼總是喫牛肉呢?

首先老死、病死或者意外死亡的牛,在官府的批准之下,是可以被食用的,而且在《水滸傳》裏,這些賣牛肉的地方大多都是荒郊野嶺的野店黑店,官府監管不到,偷偷摸摸賣一點兒,也沒人管。

地區的官員,看到喫牛肉的太多,抓是抓不乾淨了,乾脆收起了“喫牛稅”,想喫牛肉啊,可以喫,但得交稅!

所以在重商主義的宋朝,利用了經濟槓桿,既打開了牛肉市場,豐富了民衆的菜盤子,又充實了地方政府的錢包,一舉兩得。

不過因爲農業社會喫牛的確是會對農業經濟造成嚴重損害,所以這個“喫牛稅”遭到了強烈的批評,很快就被叫停了。

這樣看來,在古代,吹牛不厲害,喫牛才厲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