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 時間統計法

1916年,26歲的柳比歇夫獨創了一種「時間統計法」,開始記錄他每天的時間花費,並定期統計。就跟記流水賬一樣簡單,只寫下做了什麼事,然後記上花了多長時間。他不是什麼瑣事都記錄,而是隻記錄有價值的事情和時長。

柳比歇夫所記錄的時間分爲兩類。

第I類工作包括中心工作(寫書、搞研究)和例行工作(看參考書、做筆記、寫信)。

第II類工作包括做學術報告、講課、開學術討論會、看文藝作品,不屬直接科研工作的活動都包括在內。

一般而言,我們通常做時間管理,都離不開計劃。而時間統計法的精髓並不是計劃,而是愉快的記錄和分析過往的時間。當第一次看到柳比歇夫時間記錄的具體格式,我一下子就理解了這種方法,一下子就確認了這正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時間焦慮解藥」。

來看看柳比歇夫做時間記錄的具體格式。

這一記,就是56年。直到柳比歇夫82歲去世,沒有一天間斷過。

還不止是記錄。柳比歇夫每月會統計一次本月的時間花費,每年會大統計一次。這次大統計,他會認真做成一個詳盡的年終報告,細細統計自己一年的時間花費,並據此制定未來一年的時間分配計劃。

做這次大統計,通常會耗費柳比歇夫一個周左右的時間——不幹別的,專心統計自己的時間——他幾乎把他所有的統計學知識都用上了。

做完這個統計後,他非常樂於把各種統計圖表分享給他的親朋好友。

想起這個畫面,我心裏有點複雜。我好像聽到他在對朋友說:

這真的是一種簡單有趣的時間管理方法,你們試試,試試,試試唄……

好像除了柳比歇夫,我們再也沒有聽說誰做到了一生堅持這種獨特的時間記錄和統計習慣。

柳比歇夫之後,真的再無柳比歇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