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皮:舒园小札(41—50)


老皮:舒园小札(41—50)


41.听风

一阵风拂过,刚感觉到心上有点凉意,风已走远了。而且消失得无影无踪。我试图做一个听风者,却仍然要不时面对不知何去何从的窘境。人生何其矛盾,纵使是个智者,生得慧根足以洞穿尘世问题的症结所在。然而,当风开始流动时,生活的真相往往就是生活的重量。时间其实是为我们所打开的。风吹走了更多残叶的时候,春天就临近了。在岁月的铺陈中,风总是沿着农历的线路拂过广袤的大地,最后抵达一个盛大的节日。


42.除夕

今天是农历岁末的最后一天,传统的说法即“岁除”。这最后一天的夜晚,称为“除夕”。除夕即岁除之夜,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在国人心中具有特殊意义的。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活动形式多样,是一个全民参与、充满享乐的重大节日。

中国人在除夕夜里,最重要的事即是守岁,人们通常“阖门守初夜,燎火到清晨” ,达旦不寝以迎新年。在生活方式比较原始的古代,除夕燃放爆竹之风大为盛行,家家户户爆竹声此起彼伏,形成火光缭绕的热闹喜庆场面。爆竹在有些地方也被称为火爆,即把截断的竹筒放到柴火中燃烧,竹节在火中慢慢被烧透,最终形成一阵噼里啪啦雷霆般的声音,以达到驱鬼祈福的目的。随着火药技术的发展,在南宋时开始出现添加了火药的烟火爆竹。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考证,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副春联,出自一位“特立独行”的五代时期的皇帝孟昶。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五代孟昶之后,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到了宋代,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

传统节日中,饮食习俗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人们一边吃喝,一边享受着美好的天伦之乐,在一片欢庆的氛围中寄托着对新年的美好祈望。宋代王安石的诗:“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的就是岁除之夜的民俗景象。屠苏本是一间草庵的名字,只因传说中这间草庵曾住着一位名医,每逢除夕,他便分送给附近居民每家一包草药,嘱咐他们放在布袋里缝好,投入井中,至元日汲取井水,和着酒杯里的酒,全家齐饮,一年中便不会生病得瘟疫。之后人们便以草庵的名字“屠苏”来命名这种酒,以求养生保健的效用。

春联,映红了民俗。围炉,温存着亲情。因为家的情结,年的韵味始终难以忘怀。

如今的新时代,许多传统习俗已悄然发生了改变。古代悬挂的桃符当今变成了张贴的对联,原来随处燃放的烟花爆竹,近年来也因环保与安全起见而受到限制。但依然会有许多与生俱来的传统美德是无法改变的。都说人有两样东西由不得你选择,一是生你教你的父母,二是养你育你的家乡。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家乡给了我们魂魄。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或许就是除夕全家团聚,围炉守岁的全部意义。乡土亲情让我们的人生打上了永不磨灭的烙印。这样的春晚,是每一个人内心最温情的时刻。那些春花秋月的跌宕起伏,夕照里散落的碎屑斑斓,不管是哪一朵云的氤氲,或者是哪一颗星星的闪烁,就此都将成为美好的回忆。


43.为了拥有一个新的灵魂

今天春节,睡醒后第一件想做的事,就是在舒园里读书。一年里难得有几天时间这么放松,像植物一样生活,很是惬意。

春节,即农历新年的第一天,闽南俗称“新正”。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星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相关,蕴含着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人类最原始时期有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老的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的祭祀之日,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以及祈福辟邪的活动。这也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的具体呈现,涵盖了人文哲学与自然规律等方面的礼乐文明。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意味着大地回春,万象更新,新的轮回由此开启。这种传统文化的积淀,更是蕴含着中国人对阖家团圆的希冀守望,体现着事亲尽孝的亲情礼仪,也寄托着慎终追远的价值关怀。

今天,我们谈论传统节日,是精神寻根,也是文化传承。如何过春节,不仅关系着个人的生活选择,还体现着我们对待文化的态度。生活方式变了,我们对大自然的时序轮回确实不再像以前那么敏感了。生活节奏的改变,以及种种关联着我们传统记忆的节俗也越来越显得和现代生活脱节。所以,如今我们重视传统节日,并不一定是要重现曾经的生活图景。而是在护佑传统节日精神的同时,为其注入更加鲜活美好的新风俗,才能更好地体现中国人追求与自然和谐的哲学观。

每逢佳节,乡愁愈浓。倦鸟归巢,人世间骤然热闹喧嚣。

再没有一个节日,能像春节一样让人东拉西扯。或者说,是我们的感情习惯隐藏,禁不起如此认真的折腾。无论喜悦,抑或分离。

对于每个人来说,过年是一种文化召唤,也是一种情感需要。在庸常的生活中通过节日的仪式感悟生活的温暖,在奔波忙碌之后和家人分享这一年的苦乐际遇,在外漂泊久了回到家里寻找“此心安处”的慰藉,这可能正是春节代代传承的文化基因与精神密码。

新春愉悦,其实即是为了拥有一个新的灵魂。


44.花田美事

在春天里,花儿始终是一个美好的象征。

近年来,每到春节,我都要到离家三里地的“花田美事”去看花。“花田美事”是家乡小镇上的一片花海,以前这里是万亩良田,土地肥沃,庄稼长势特别喜人,记得文革末期,还有一位国务院副总理来此视察。后来,万亩良田被毁了,几十家房地产企业的钢筋水泥楼房拔地而起。中心位置空出的地带,就被开辟为“花田美事”。其实,这一片花海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拉动周围的房地产产业,否则镇上的百姓们哪有福气享受这等美事。也罢,现代化进程总要付出代价,万亩良田被毁固然让人痛心,但小镇也确实一天天变美了。

花田美事主要是种植油菜花和美人蕉,每年二月初,春天还在路上,花田已是黄袍加身。这时候,张扬的油菜花开满了“花田美事”,被黄袍加身的花田一下子就热闹起来。春节期间,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往“花田美事”,好像不约而同想起要赶赴春天的一场约会。女人和孩子们最是兴奋,在花田里摆了很多造型,贡献了很多表情。“花田美事”就此成为了小镇上一个雅致纵深的概念,它是时空意义上的画卷,徐徐展开时,那些优美的词语都渐渐浮现出来。油菜花和美人蕉相伴开放的那一片,连天空的色彩都像要明亮些了。

或许别处还有风景,但这里已是天堂。在我心目中,只有到了油菜花飘香的时候,才算是真正的春天到了。春风拂过田野,油菜花欣然受命,浩浩荡荡,铺天盖地。春风对油菜花采用泼墨大手笔,浓墨重彩,肆意挥毫。油菜花用一茎杆、一朵花的高度,丰实了春天这座巨形花园的饱和度。油菜花的摇曳,也是人们的一种心情,浓郁春意跃然而出,人们热爱美好生活的心境表露无遗。

这春风沉醉的花田,油菜花的袅娜花影令人心生向往。春水涌动春光,春光在春芽间迸发。那些向着天空生长的花丛中,每一朵花儿都像哺乳期的女人,乳房胀胀的,里面丰沛的汁液像一条条春天的河流。我对于事物的描述向来是朴实的。在我看来,这花田美事其实就是另一种更广大的人间春色。我们都居住在这春色中,然后期待或幻想着什么。

真正的春天在田间,在山野,在一阵阵春风吹拂的勃勃复苏的花草间。四望身边,油菜花开得成片成片、肆无忌惮,在阳光下闪着金灿灿的光晕,美得有些不真实。面对油菜花无与伦比的曼妙之美,人会在一份讶异的欢喜里,沉醉。春和景明,万象更新!往岁春天的景象似乎被我们遗忘,今岁的花朵,仍然带给我们如此惊奇的喜悦和感动。也许正是这种喜悦和感动,才显示出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


45.在石室禅院赏花

春天总让人蠢蠢欲动。大年初二,到了厦门玳瑁山石室禅院。春节期间到石室禅院巡山踏青,是我保持多年的习惯。以往我总是沿着禅院后山的登山小道缓步上行,直至玳瑁山的最顶峰。今年因为疫情防控,登山小道都被封锁了。上不了山,那就只能转转禅院了。

于是,顺着罗汉大道将依山而建的石室禅院转了一圈,逐一欣赏了道路两旁的五百罗汉石雕。才发现,这五百尊一人多高的罗汉石雕居然是那样的栩栩如生,艺术造型巧夺天工,非常生动,堪称石雕艺术精品。然而,更吸引我眼球的,则是石室禅院范围内那随处可见的烂漫春花。

春日赏花,是件醒脑舒心的事儿。“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说的正是春景赏花的盛况。显然,石室禅院虽已迎来春花盛景,游客却算不上人声鼎沸,在热闹的春景里,藏了一份寂静,藏着一份自在。禅院周围绿意葱茏,花影绰绰,与黄色庙宇建筑相呼应,形成一幅绝妙的丹青长卷。微风轻拂,春光溢彩,美得好像尘世里的一场梦。无论你喜与不喜,来或不来,那些花儿都如期盛放,自由自在,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梦想,或喧嚣或寂静的,不过是尘世中的人心罢了。

其实,花的怒放,并不是要取悦于人们的好色之心,而是万物在阳光周期里的生物反应。只是,人类总喜欢把百花绽放带给人们的视觉愉悦,当成是大自然献给人类的生活美景,从而使我们赋予了比大自然更高雅的生活哲理和意义。而春天似乎又不仅是一个季节,更多的是一种心情,一种心灵的苏醒。心儿醒了,眼眸无处不色彩。那清风中摇曳着的千姿百态的花儿,养眼悦心。那无处不在的满目油亮的新绿,恰如翡翠。

在石室禅院赏花,视野开阔,澄净明秀,万物如同用清水洗过一般,色彩比平常鲜艳真切。春天的花儿,在万物之上从容摇曳。“从容”,其实是一种性情上的优雅和通脱。当下春天正美,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繁花袅娜,众叶娉婷。春风若再吹一口仙气,人间就打翻了香料瓶。和风薰出的花香,醒目,提神,令人迷醉陶然。正是这春满人间的彻骨芬芳,这尘世值得我们反复留恋,倾心热爱。

在石室禅院赏花,我最喜爱看枝头那淡淡的嫩绿。我以为它才是生命的象征、春天的使者。淡淡的一抹,胜似万紫千红。

而人们在赞颂春天之时,更多的是表达一种平安盛世的向往,期望日子像春天一样温暖、祥和、太平。

只是,菩萨笑而不语。与人之间,却有着一种入骨入髓的亲切,有着一种不可分割的生命契合感。仿佛,所有的隐喻,都在那一草一木,一花一叶的绽放中。


46.生活趣味

细枝末节堆起来就是生活趣味本身。这世界上所有的有趣,都只能自己感受。至少经历过,才有资格评价这件事到底是有趣还是无聊。而我,只习惯在自己的“舒适区”享受小小的欢愉或接受平庸无趣的现实。


47.重读旧信

在书架上翻到一些老旧的信件。有些年头了。感觉特亲切。

细细回想,我跟这个世界已多年没有书信往来了。书信作为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其实是这个世界曾经荡漾着礼仪优越感的语文。重读旧信,总会勾起许多怀想。或许每一封信的背后,都藏着一个故事。此生,总会有一些人让你心怀惦念,让你内心重获柔软。以前,书信的传送主要是依靠邮政,一封信要走上好多天,有的甚至几个月。信走得越慢,收信人拆读时越是激动,思念越浓,每一个字都是至宝,甚至每读一遍,都能令人潸然泪下。如今,在按键的时代里,书信是寂寞的。信件交流的功能基本已经丧失,只剩人文趣味。

流年是水,沧桑如梦,时代难以复古,再也难有“云中谁寄锦书来”的美好情趣,再也难有“家书抵万金”的精神慰藉。重读旧信,倒是让人怀念起“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纯情岁月。

其实,慢的不是日色,也并非车马,而是一颗感受美好的爱心。


48.读书的终极目的

每天深夜,给内心一片闲适。万物生长,我在读书。读别人的书,过自己的生活,想常人忽略或错失的细微之处。忽然觉得,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加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的复杂性。


49.雨水

雨水,是一年中的第二个节气,也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虽然闽南这一天并没有下雨,但回暖明显,春意盎然。空气里的冷冽清寒已悄然消隐,草木间充盈着躁动不安的气息,翠绿开始在大地上铺展,风吹着岸边的细柳,一天天妖娆起来。

悄然间,桃花已带着春天回来了。而雨水则是一个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节气,我完全没有想到,我们的祖先们活得这么美,这么温暖。每隔十五天,就有一个仪式,就有一个故事。而每一个生动的故事里面,都呈现了中国人所独有的民俗和宇宙观。二十四节气,就包涵着中国人美好的记忆、诗意的生活和理想的生态。

雨是水的动态表达,是水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人类的文明,大抵和雨水有着莫大的关联。雨水聚集的地方,就会有水流。水流汇聚成江河,江河流经的地方,往往就孕育出了人的聚集地。雨水节气标示着日照增强,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逐渐向北挺进与冷空气相遇,形成降雨。但降雨量级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这样的天气最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其实,雨水这一天是否下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节气本身已然充满了一种“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情画意。光阴如雨水,清澈着这个世界,也清澈着人的内心。我想,内心有旖旎风光的人,定能在草木闲情的光阴里,读四季如诗,摘春花泡茶,听夏风浅吟,看秋情如画,赏冬雪寒梅。

忽然的,记起往年有一次雨水节气,那期间雨连续下了好多天,有个四川人在我家门口避雨时自言自语:“伊芙,赛布干,内酷,莫德川。(衣服,晒不干、内裤、没得穿)”听得我差点笑出声来。


50.在镇海角吹海风

驱车穿过漳州港,绕着南太武山行驶,很快就到了依山傍水的镇海古城。镇海是个海防古城,亦称镇海卫。卫城不大,名气却不小,历史上曾经与威海卫、天津卫、金山卫合称为中国明代四大卫城,是六百年前抗击倭寇的前沿阵地。从镇海卫延伸到海上的一个小岛,被称为镇海角。

镇海角素有福建小垦丁之美名,缘因地形地貌与台湾垦丁略为相似,就像一个凸向大海中的鳄嘴,周围是高高的悬崖,海水在底下拍打着崖壁。海崖上矗立着一新一旧两座灯塔,旧灯塔已弃用,成为一个摆设。也许,如果没有这矗立在崖顶的灯塔,纵有碧海蓝天,也会变得平淡无奇。岛上的小山坡有大片的草地,视野辽阔,真是一个面朝大海,听潮起潮落,观岛礁百态,赏云卷云舒的好地方。站在灯塔下俯瞰大海,一种置身“天涯海角”的感觉油然而生。让我突然想起高晓松写的歌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而眼前的画面,恰好就是那歌词的背景。朝着喧嚣声反向走,即是诗与远方。这一片海有着深深浅浅的蓝,可以看着发呆几小时。蓝天、大海、渔船、沙滩、草地、灯塔,这一切都是文艺片的标配,也是邂逅爱情的浪漫地方。尤其是灯塔,默默地守望一片海,虽无奇特之处,但,平凡更适合这里。只是海风有些大,吹得人都快要散架了。时间之风总是会吹迷我们的眼睛,却吹不散空气里春天躁动的气息。在这里,自由的时间和平静的心绪是最雅致的奢侈品。停下脚步的时候,灵魂在旅行。

面朝大海,汹涌的浪涛打在礁石上,让人目睹到了别样的春暖“花开”。远处,海岸摆出诱惑的姿势,演绎风情万种的悲欢。仿佛,有一种相遇,是此生注定;有一种惊艳,是前世轮回。在镇海角吹海风,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原始而又辽阔的诗意,信马由缰,或许是一种想象的极地,将时空和时间折叠了。剩余的部分,沉迷着,似乎在演绎生活中另一层面的世外桃源。而我站在灯塔下眺望,似乎也能够看到风的涟漪和波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