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管理》10: 思維精力,保持專注和樂觀

思維精力,是我們用來安排生活、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巴菲特和比爾·蓋茨曾被同時問到一個問題:你的一生中最寶貴的是什麼能力?他們給出了相同的答案:專注。

專注是思維精力的主要內容之一。專注決定了我們的效率。然而干擾卻無所不在。

有數據顯示, 在工作中,你有28%的時間花費在處理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差不多每3分鐘就會被打擾一次,這相當於你每天要被“喫掉”2~3個小時的時間。

或許有人認爲自己可以一心兩用,可以一邊聊天一邊工作,但是真得可以這樣嗎?實際上的結果,那便是工作效率低下。其實,做任何事情只有專注才能高效。

一個專注的人,往往能夠把自己的時間、精力和智慧聚焦到最有價值的事情上,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實現自己的目標。

這就是全情投入的核心,而思維精力是我們保持專注的關鍵。

除了專注,現實主義的樂觀精神,最有助於全情投入,這樣既可以按照世界的本來面目去看世界,又能積極地做思想準備、進行心靈演練和開展自我積極對話,從而使我們的人生也變得更有意義。

體能精力、情感精力和思維精力都是相輔相成的。4個精力源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

身體處於疲倦狀態,注意力很難集中;情感上有焦慮、挫敗和憤怒的情緒,也會干擾注意力,損害樂觀心態,尤其在面臨高壓的情況下。

與身體精力和情感精力相同,思維精力也需要達到消耗和恢復平衡。

思維恢復的方法是讓工作的大腦可以得到間歇地休息,這點卻往往被人忽略。按時休息會被認爲是浪費,按時下班會被視爲不熱愛工作,人們認爲長時間連續工作是高產出的最佳途徑,996工作制就是典型的錯誤代表。

思考會耗費巨大的精力。如果思維得不到足夠恢復,會出現判斷失誤、創造力減弱等情況,甚至無法合理評估風險。

像達·芬奇那樣創造力豐富又多產的藝術家,也需要定期放下工作,讓大腦休息。他常不顧僱主的抱怨,在白天睡覺來恢復精力。

大腦的運作方式也符合“用進廢退”原則——積極使用能夠提升能力,使用不足就會萎縮。持續挑戰大腦,甚至可以預防衰老帶來的退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