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書筆記】古代人如何取名字?學富五車是個什麼概念?

在古代的時候,姓和氏是兩樣東西,最先有的是姓,爲了統一大家共同的祖宗而創立,實質上他就是一個部落族羣的族號。

原始社會就已經有代表族號的姓了,一般都跟地名有關係,比如黃帝姓姬,是因爲住在姬水附近,炎帝姓姜,是因爲住在姜水附近。

原始社會早期是母系氏族社會,當時如果一個孩子出生下來,他只知道自己的母親是誰,不知道父親是誰,所以最古老的姓裏面都帶有女字旁或者女字底,上古八大姓“姬、姜、姒(si)、蠃、妘都是這樣,在當時,姓代表一個人的血統,所以,同姓的人是不能通婚的。

到了父系氏族社會後,生產力水平提高,人口迅速增加,這個時候,原始部落不能承載所有的人口了, 所以他們就從這個部落分出去, 獨立門戶。

爲了給子孫後代區別獨立出來的家門,就產生了氏,所以它實質是一個支脈的徽號。

能從部落裏獨立出來的,一般都是比較有實力的人物,所以在早期,有氏的一般都是貴族。

一般來講,古人取名和字的含義是相互呼應關聯的,或者字的含義可以直接用來解釋名。

比如諸葛亮字孔明,亮和孔明意思就接近,周瑜字公瑾,瑜和瑾都是美玉。

古人在稱呼這方面是非常有講究的,除了長輩以外,別人都只稱你的字,平輩之間叫名是很不禮貌的,所以古人只有罵人的時候纔會“指名道姓”,即便是君主或者上級,也不會貿然稱呼臣下的名,但臣下自稱的時候,爲了表示恭敬和謙虛,一般會用自己的名。至於號就是外號,大多是文人給自己取的雅號,取號的方式也跟居住地有很大關係。

比如蘇軾號東坡居士,大概率他家東面有山坡;陶淵明號五柳先生,因爲他家門前有五棵柳樹。

“學富五車”到底有多厲害?

古代的五車書到底有多少呢?

《漢書》裏面有記載,漢武帝時,有個叫東方朔的人,他非常有才華,博覽羣書,他就給漢武帝寫自薦信,用了3000片竹簡,需要兩個人擡着才能運到宮殿,一片竹簡能寫30多個字,3000片竹簡就是10萬字左右。臺灣歷史學者邢義田先生曾經考證過,東方朔上書用的竹簡,重量可以達到12公斤多。

我們可以來算算學富五車大概是個什麼概念 了,能寫10萬字左右的3000片竹簡,重量是12公斤多,那平均算下來,每公斤竹簡就是8000多字,古代馬車的承重量,一般可達200公斤, 五車竹簡就是1000公斤,那最後算下來,就是800萬字。

四大名著加起來,是355萬字左右,也就是說,“學富五車”的讀書量,大概就是四大名著總字數的兩倍。

聽起來好像並不是很難,今天的很多中學生,閱讀量恐怕就已經到達了這個水平,但要知道,四大名著是白話小說,古代人讀的大多是文言體的學術著作,信息量遠比這個要多,難度基本不在一個水準。

我們現在對學富五車的解釋是形容讀書多,學識豐富,但這個成語的本意,其實不是指“讀”了五車書那麼多,而是指“寫”了五車書那麼多。

所以,假如我們現在的很多人回到古代,別說五車,能有個五筐就已經算是還不錯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