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管理》12: 制定人生目標

精力管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特別是在生活壓力不斷增大,能力卻隨着年齡變大而衰退時,我們該如何進行改變呢?

對精力管理進行系統管理需要從目標、事實和行動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步是制定人生目標。

精力管理系統訓練的第一步是制定人生目標。在如今社會高速發展的情況下,人們每天接收或要處理的信息多達上千、上萬條,市場競爭如此激烈,我們根本沒有時間思考自己最看重的是什麼。

多數人花費最多的時間,是去處理眼下的危機,應付他人的期望,並以此做出選擇。花點時間去思考和尋找人生的目標和意義,似乎已經成爲一種奢侈品。

這種情況下,樹立目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曾經我們被中國首富王健林的1個億的小目標論刷屏,網友也紛紛表態: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方說一週寫一篇十萬字的稿子;一個月賣掉100臺車子;一年讀500本書……

目標,對於每個人的生活、工作都具有重大的意義。比如,我們都會有升職、加薪、跳槽等職業需求,任何合理的需求都可以算是目標,只不過目標有高低、大小之分。

制定目標的第一步就是樹立積極的目標。只有樹立積極的目標,真正關心自己所做的事情,認爲自己所做的事有意義,這份使命感會讓人做到全情投入。

人爲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他就有了爲之奮鬥的目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生目標是一種獨特的精力源。它會給人帶來專注、激情和恆心。

人爲萬靈之物,是因爲人有思維能力,有極其複雜、豐富的主觀內心世界,它的核心就是人生觀和世界觀。

一個人對萬事萬物有了正確的認識,他就能採取適當的態度和行爲做出反應,從而能冷靜處理各種問題。

如果說成長和發展是自下而上的,從體能精力、情感精力、思維精力到意志,精力系統的改變則是自上而下進行的。

目標會激發意志,促使我們將精力集中在某件事或某個目標上。

制定目標的第二步,就是將外在動機變成內在動機,尋找內心目標。

人生的關鍵並非在於生活賦予你怎樣的意義,而在於你是否主動將生活變得有意義,讓你的行爲與價值取向保持一致。

這個主動性是必要的,正所謂內因纔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部動機可能在短時間內對你的行爲有刺激作用,但只有內在動機,才能提供更爲持久的精力。

內在動機來源於對事物本身的興趣,它會給你帶來內心的滿足感。就像金錢的確可以買到一些幸福,但如果超出基本需求後,金錢對於幸福的影響微乎其微。

也只有做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事情,你纔會帶着熱情和毅力做下去。

制定人生目標的第三步,是將目標從個人利益設定,變成爲他人做貢獻。一名軍人,能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在抗險救災中甘願冒生命危險,只因爲他的人生目標,超越了個人利益。

德國詩人歌德曾說:“人生之要事在於確立偉大的目標與實現這目標的決心。”當人生目標從消極流向積極,從外部流向內部,從自己流向他人,它就成爲生活中最強大也最持久的精力源泉。

人生目標紮根於精力,反過來,深層價值取向又可以提供精力,這是一種持久的良性循環行爲模式。

價值觀是人的終極行爲指南。你的價值觀越堅定,它越能爲你提供強有力的精力。只有當你抵禦了眼前誘惑,克服了艱難困境的時候,你纔會明白,價值觀不僅是行爲準則,也是所有精力的來源。

明確目標的下一步,是構想如何投入自己的精力,讓行爲符合價值觀,言行合一。好的構想一方面需要有遠大的目標,另一方面要滿足可操作性,是一份行動藍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