檾麻子,植物裏的通利之物


#植物記錄 檾麻!錦葵科檾麻屬植物。既然爲麻,你可知,歷史上曾有人採它的皮爲心愛的人織過衣裳?只是,後來人們發現他不如苧麻等那麼柔軟,漸漸用來編繩用了。

《新修本草》裏說:“今人作布及索,䔛麻也。實似大麻子。九月、十月採實,陰乾。” 《新修本草》又叫《唐本草》,是唐顯慶四年(公元659年)的著作,可見唐時人們還多用它織布和編繩索,那時候的人們還會在9-10月採摘種籽。

而宋時的《本草圖經》裏也有關於它的記錄:“檾實,舊不載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北人種以績布及打繩索。苗高四五尺或六七尺,葉似苧而薄,花黃,實帶殼如蜀葵,中子黑色。九月、十月採實,陰乾用。古方亦用根。”可見自唐及宋,檾麻一方面的確是很主流的織布和家居用材料,而種籽是單獨入藥的。


那麼,檾麻子,到底有何功用呢?

檾麻子,在傳統中醫藥裏是以“葵子”名藥用的,它在有些地方還與後來錦葵科蔬菜裏的冬葵子同做“冬葵子”用。

深入去查閱,就會發現“葵”在《神農本草經》裏就有記錄,但是比較簡單,算直截了當地給了一個結果。在《別錄》和《藥性論》裏,及陶弘景的《本草經集註》裏也相對簡單,基本上是結果性闡述。


而《本草綱目》的闡述,顯然更詳細,李時珍說:“葵,氣味俱薄,淡滑爲陽,故能利竅通乳,消腫滑胎也,其根葉與子,功用相同。通大便,消水氣,滑胎,治痢。”

由這裏我們可以看到,葵與葵子,氣與味俱薄,淡者滲,所以利水溼、消水氣、治痢疾;其質滑,滑以利竅,所以有滑胎、通便、下乳之功。

又因其性寒,味淡,有清熱利溼、解毒之合力,故又多用於赤白痢疾、淋病澀痛、癰腫目翳等。

因其性寒而滑,有滑胎之功,所以通常來說孕婦是忌用的。《得配本草》裏還特別提醒說:“氣虛下陷,脾虛腸滑,禁用。”


但我們在張仲景的《金匱要略》裏卻恰恰讀到有主治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的“葵子茯苓散”:身重,小便不利,灑漸惡寒,起即頭眩……葵子一斤,茯苓三兩。上二味,杵爲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則愈。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又有意思的治孕婦“子腫”的方子:取葵子之滑以利竅,取茯苓之淡以滲泄,二藥共事,滑利竅道,化氣利水,用於妊娠身腫、小便不利的子腫。雖爲劑水之輕劑,但藥少力專,收“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之功。

《張氏醫通》裏說:“但利小便,則水去而經氣行,表病自愈。用葵子直人膀胱,以利癃閉,佐茯苓以滲水道也。”


猶記得幼時在湖南時,老夏聽母親說,冬葵菜(滑溜溜口感)別人說孕婦不可食怕滑胎,但是我母親堅持說它性味平和孕婦可食是無傷無損的。還舉例我母親懷我及生我妹的親身食用的體驗,後面村裏亦有不少孕婦驗證,而且母親說孕期後期通常出現的小便減少和雙腿水腫而重,食之反而得緩解。

今天老夏把這一段舊事與《金匱要略》裏的“葵子茯苓散”聯繫起來,有種豁然開朗之感。

古老中醫學,其實都來自於對大自然形、色、氣、味的觀察和領悟,來源於生活與醫學的實際應用總結。


《本草崇原集說》:葵性寒滑,似非孕婦所直,何以《金匱要略》治妊娠水氣,用葵子茯苓散。修園曰,有病則病當之也。《千金方》以參、術等味駕馭其間,愈覺平妥。

不過,說到最後,嚴謹來說,錦葵科冬葵的冬葵子,與錦葵科檾麻屬檾麻子的功用,當又有些區別的,只是記錄較少。歷來中藥裏同名異物,異物同名的問題,爲我們今天的學習還是留下了一些疑惑!

學無止境,暫且記錄之。

——老夏自然生活研究院2021.8.27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