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書筆記】古代人上學一年要花多少錢?

古代的學校分爲兩大系統,官學和私學。

官學是中央朝廷和地方各級官府直接創辦和管理的學校,西周時,中央和地方的各級官學就已經蓬勃發展,形成了“學在官府”的傳統。

西周的官學是不收學費的,之後歷朝歷代的官學也大多免費,他們的經費來源,主要是靠政府撥款和士紳商人的捐贈。

宋朝時由於人口數量太多,就開創了一種“學田”制度,就是國家撥給學校,或者學校自行購置一些土地,作爲學校的固定資產,租給附近的農民耕種,這樣獲得的收益就可以用作官學的開支了。

初期官學就讀的大多是貴族子弟,唐宋之際,官學開始向平民子弟打開大門,如果你學習很好,由中央直接選拔入學,那你就是官學的“正式生”啦,這種正式生就是公費讀書,不僅不需要交學費,還管喫管住,畢業分配工作。

官學還有一種“特別生”,是由地方選送到太學,這種學生雖然不需要交學費,但是生活費要自理,所以,太學中也有一些需要一邊學習一邊做小工的貧寒子弟。

總體來講,在官學上學,還是比較省錢的。

私學的開創者是孔子,孔子提出“有教無類”,給了普通大衆讀書的機會。

私學有點兒像我們今天的補習機構,官學的老師有編制,但私學的沒有,而且上私學是要交學費的。

孔子定的學費標準是十條肉乾,這個價格既不貴也不便宜,如果你實在拿不出肉,那幫老師家幹活,以工代費也是可以的。

私學漸漸普及以後,經費來源就變得越來越多樣化了。

有地方士紳的捐贈,也有政府的補助,這樣一來,個人繳納的學費就漸漸降低了,普通家庭也能承受得起了。

以明清爲例,一個學生讀私塾的費用一般是每年80斤到120斤小麥,人口劇增以前,一戶中等自耕農的家裏大約能有5畝地,這麼算下來,一個學生的上學費用,差不多是全家年收入的十分之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