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察日记日经第981篇

2021.8.30      佳豫

觉察日记

日经第981篇

什么才是真正的帮助?如果我是别人,我永远也无法预知自己会做什么样的选择。

帮助他人的不二法门便是倾听,倾听便是帮助,倾听便是给予。

只有认真倾听对方说话,才能体会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了解他们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当允许恐惧存在,就能以谈笑的心情来看待所恐惧的事情。按住在恐惧中,在真实的痛苦中便能保持一份觉察。

相信大家听过这样一句话:你创造了你的世界。可是,生命实在太复杂了,哪里是“你创造你的世界”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可以涵盖的?!我觉得改成:“你影响了你的世界”,似乎更为成熟贴切和包容。

我们为什么不快乐?因为所想或所做的事,99.9%都是为了自己,然而那个私我却是不存在的。

佛教里将解脱之道分为三个阶段:小乘(基础内观练习,强调个人的解脱,仍然有私我的存在)、大乘(自他交换,强调的是众生的解脱,培养慈悲心,这是需要通过实修来完成的)、金刚乘(不断去除二元对立,修行觉知、能量、自性和光明)。

非常感恩和幸运,五一的时候能跟随师父学习静修,练习内观法和自他交换法。

当我们静坐超过半小时后,大部分学员都会感受来自身体的痛苦,这个时候,师父就会让我们用自他交换法,去转移痛苦。

当面对痛苦,支持痛苦的时候,内心便不再退缩,而是拥抱它们,透过简单的慈悲,进行自他交换。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观想的对象是个患有重病的人,而他的病气上了身,怎么办?

自他交换练习,正是斩断了私我的自我关切,自我主张和自我防卫。

也就是说,当修行只是为了个人解脱和减轻自己的痛苦时,如果要去承受别人的痛苦,即便是想象也会很痛苦。

当我们心甘情愿的吸入别人的痛苦,把自己好的品质吐给他们时,这才是真正的慈悲之道。

因为:自、他是很容易交换的,因为这两者是相等的,对真我而言并没有什么不同。

如果我们不愿意承受他人的苦难,就会被自己的苦难封锁。如果长期练习自他交换,奇迹的事情便会发生。

自己变得不再逃避痛苦,不管这痛苦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因为我们拥有了转化它的能力。

这种伟大的平等意识,不仅可以去除骄傲和自尊,还可以斩断恐惧和嫉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