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张篇第十九(十)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译文】

子夏说:“君子在得到民众的信任之后才去役劳他们,没有得到信任就去役劳,民众就会认为是在虐害他们。君子得到君主的信任之后才去进谏,没有得到信任就去进谏,君主就会以为是在诽谤自己。”

【摘抄】

人际之间交往处之以信,取信于民可使民,取信与君可谏君。信任是交往中的一种认同情感,形成心理意识上的确认,成功的交往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因此人生处世无信不立。信任的对面是怀疑,如果缺少信任的基础就会产生怀疑,而怀疑常会向着负面去考虑。商鞅在秦国变法时深谙此道,采取“立木为信”方式形成了广泛的社会认同,为变法奠定了民众信任的基础。

【感悟】

信不能没有仁的内在,言行不能偏离义,否则就失去了信的真实意义,而变成了一种手段,对于无仁义之信,当慎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