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正月:沒有年味的“千佛山”

小年敬竈神,除夕點鍋燈,守歲看春晚,凌晨放鞭炮,初一食素面,步行山廟,添香禮佛,踏青拾柴,與老者行,聞二胡聲……這是我們家二十多年不變的年味。

2021年的正月,“初一早上,不喊起牀,聽到鞭炮聲就起來喲”,每年正月初一,當我因爲除夕夜守歲到很晚,躲在被窩裏不想起牀的時候,院子裏的鞭炮聲,一陣兒噼裏啪啦,吵醒了沉浸在新年夢鄉的小孩,剩下一地深紅色、淺紅色的鞭炮屑,和那被露水親吻過的隔年鞭炮屑倒在一處,分不清是去年的鞭炮屑,還是新年的鞭炮屑。在這新舊交替之際,母親說,新年第一天是不讓打掃的,說不清哪裏不吉利,這就是傳統。

過年拜佛是最重要的傳統。離家兩公里內,有座“千佛山”,逢初一十五,正月尤甚。與濟南千佛山不同,雖不是名勝,但當地也是響噹噹的市級保護文物,廟神靈驗,方圓幾十裏的鄉親紛紛早起、從家中步行至,可見其虔誠。因爲離得近,我們也就不着急太早去,放完鞭炮、喫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新年素面,一家人穿上乾淨的衣服,慢悠悠地前往,一路上,做工作認識的,打麻將認識的,多年的老同學,全是平日裏相熟的人。大家熱絡地打招呼,隔着老遠,身上瀰漫着香蠟紙錢被焚燒過的獨特香氣,手上剛從山腰摘的柲樹丫、黃荊條、青菜葉、發財樹,隨着人們的心情搖擺,寓意來年多財多福。然而今年,受疫情影響,相關部門早已告知全市寺廟不對外開放,但我們仍抱着希望,走過那一段二十多年的崎嶇山路!即使大門緊閉,往年門上掛的那一副寫得歪歪扭扭的對聯,橫批:廣種佛田,上聯:青山門外種佛田,下聯:學佛唸佛精神爽,竟也沒了蹤影,但很多老人依然懷着心中的虔誠,在門口的小小土地廟上一柱新年香。

這本是一座面積不大的山中小廟,往日裏香客熙攘,儘管廟院裏只有一個殿,很多斑駁的菩薩,每到這時候,裏面總是擠滿了拿着香蠟的人、磕頭的人,到處都是燒了香趕着去打麻將的人,一不小心新衣服被燒個洞,也是常有的事。從記事起的每一年,母親都會讓我添一些香油錢,俗稱“寫功德”,小時候說是保佑我上大學,上大學後說是保佑我找到好工作,後來又保佑我順順利利等等吉利話。那時候也不懂,照做就是,最後圍在寫功德老人身邊坐一會,聽他們聊着這一年來的成就瑣碎,新年就在這看似無趣,卻極具年味的“儀式感”中悄然而至。

千佛山鄰碧水、背青山、向良田,冬春交替、枯枝黃葉、嫩芽新芳,對方圓幾十裏的鄉親們來說,彷彿不到千佛山上香的大年初一,打麻將都不痛快,是一塊藏在山中的寶地!而對於我,在千佛山鞭炮香燭里長大的小孩,哪怕從前再不喜歡這類的過年習俗,如今它也成了最懷念的“新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