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子張篇第十九(十三)

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譯文】

子夏說:”做官仍有餘力就去學習,學習如果仍有餘力就去做官。”

【摘抄】

這句話釋義關鍵在於對“優”的理解,“優”有美好、充足的內涵,將“學而優則仕”解釋成“學習如果仍有餘力就去做官”邏輯上不好理解,什麼狀況纔算是學習仍有餘力,孔門弟子中子路也沒有把學問做得很好,卻擔任了季氏家臣,再者,做官是種有地位和俸祿的美差,也不是想做就能做,學習有餘力就去做官象是半讀半工,這也不符合實際,給別人效力自然要以政務爲重,也就只能象子路那樣抽閒空來聽聽孔子教誨。儒家強調人生髮展修、齊、治、平,因此倡導“仕而優則學”,當官之餘再做做學問,可增智、怡情、養性,歷代很多的官員亦如此,如蘇軾、朱熹等人;儒家強調學以致用,修身學習目的在於治國,孔子一生到處求官就是爲了實現人生政治抱負,因此鼓勵“學而優則仕”,將人生聰明才智用於服務社會、造福民衆。

【感悟】

儒家爲學是爲了明道,積極從政,行道而兼濟天下,爲公而不爲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