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张篇第十九(十三)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文】

子夏说:”做官仍有余力就去学习,学习如果仍有余力就去做官。”

【摘抄】

这句话释义关键在于对“优”的理解,“优”有美好、充足的内涵,将“学而优则仕”解释成“学习如果仍有余力就去做官”逻辑上不好理解,什么状况才算是学习仍有余力,孔门弟子中子路也没有把学问做得很好,却担任了季氏家臣,再者,做官是种有地位和俸禄的美差,也不是想做就能做,学习有余力就去做官象是半读半工,这也不符合实际,给别人效力自然要以政务为重,也就只能象子路那样抽闲空来听听孔子教诲。儒家强调人生发展修、齐、治、平,因此倡导“仕而优则学”,当官之余再做做学问,可增智、怡情、养性,历代很多的官员亦如此,如苏轼、朱熹等人;儒家强调学以致用,修身学习目的在于治国,孔子一生到处求官就是为了实现人生政治抱负,因此鼓励“学而优则仕”,将人生聪明才智用于服务社会、造福民众。

【感悟】

儒家为学是为了明道,积极从政,行道而兼济天下,为公而不为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