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4):構建金字塔的兩種方式

現在,既然我們已經知道金字塔原理是什麼,以及它的結構,那應該怎樣構建並運用金字塔思維呢?

主要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個方法。

所謂的“自上而下法”就是從金字塔的塔尖,也就是核心觀點開始,先運用橫向思維進行分類;然後用縱向思維,一層層向下延伸,最終形成完整的金字塔結構。

比如我們剛纔思考的孩子報班問題:先用橫向思維,將孩子報班的問題,分爲老師、孩子和同學三個方面,再分別從這三個方面思考,得到答案,這就是一個完整“自上而下”的過程。
那麼什麼又是“自下而上法”呢?

其實,就是從金字塔的“寬大的底部”出發,也就是對底層信息用橫向思維進行提煉,得出小的結論,然後運用縱向思維,走上“塔頂”,最終總結出一個核心觀點。

比如:上級領導給了我們一批銷售數據,需要我們對這批數據進行分析,並撰寫主題報告。我們可以先利用橫向思維,分析這批數據的銷售額、銷售時間、銷售渠道等不同維度,這是來自橫向思維的考慮。

然後,我們也許會發現,這批數據的銷售額不高、銷售時間很短,渠道也不多,就可以利用縱向思維,深挖出報告的核心觀點:

銷售時間不夠,渠道不足造成了銷售額不高,這個結論,就是我們最終需要的“塔尖”。此時,我們就可以依據這個結論,去想辦法解決銷售問題。

當然,這兩種方法的側重點其實並不一樣。自上而下法更多應用口頭表達,就像我們進行演講,都要先拋出一個“主題”,然後扮演“說服者”的角色,將主題從一個點上展開,然後深入挖掘、論證,讓聽衆能夠理解自己,相信自己。

而自下而上法經常用於書面。要解決一個問題,我們經常需要面對數量龐大的資料。我們需要更多地去理解,做一個“分析者”,把很多隱藏在複雜信息中的價值點提煉出來,總結成簡短有力的觀點,輔助人們解決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碰到的實際問題,也許會比剛纔所舉的例子要複雜得多。

但你要相信,只要掌握金字塔原理,不論多難解的問題,都是萬變不離其宗,能夠一步步找到解題方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