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一直在場


看滿天星斗。

不必要的受難,不必要的等待,

宏偉而溫和的良夜。

孤獨一直在場,

愛情留給我們一個開放式結局:

繼續獨自等待,

或在賽博樂園裏縱馬南山。




讀書57

《什麼是科學》。

看了兩章,我已經不認識科學這兩個字。

科學,哲學,自然科學,自然哲學……

變成一團漿糊了。

不過讀下來漸入佳境,以下是摘抄。

任何問題都呼喚一個解答。

恰當的解答取決於問題的性質:

誰提出問題?

爲什麼提出問題?

發問者期望回答者從哪些方面、以什麼方式來回答?

這是問題背後的問題。

真正的問題都是有結構的。

自我總是在與他者的對話中確立自己的。

人性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習得的,特別是,通過文化被構成的。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文化的主流就是禮文化。

禮的本質是在具體生動的生活實踐中訓練人的舒適感。

所謂仁人之心,不過就是明白自己的身份、地位和處境,從而以恰當的方式接人待物,既不能過份,又不能不及。

學禮就是學習恰到好處地做人。

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說法,“自由”有三種義項:

第一,是指法律範圍內的一種權利。

第二,是指哲學意義上通過認識事物而獲得的一種自覺。

第三,是指不受約束。

廣義的知識,既包括理論知識,也包括實踐知識,既包括今日所謂的自然知識,也包括社會和人文知識。

存在論知識首先是一種默會的知識,或者隱性知識,是“只可意會 不可言傳”的當下領悟,因此沒有也無須獲得自己獨立的“文本”。

與身體控制和身體操作相關聯的知識,技藝、技能、手藝,均屬於這種不脫離身體、無獨立文本的存在論知識。

文本知識從內容上講,有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比如如何接人待物)之分。

從功能上講,有實用知識與理論知識之分。

實用知識用來解決當下的、具體的問題,理論知識超越了具體的問題,具有普遍性和系統性,以及獨立的可辯護性。

由於科學在全球化的今天表現爲一種普遍有效的力量,人們很容易錯誤地把“科學驅動社會發展”作爲一個貫穿全部人類歷史的普遍模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