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高质量日更的几点建议

日更这个flag,不是第一次立了,前面至少有过两次失败经历。

第一次是在2015年,有朋友发起一个每日千字的写作群,我加入了,开始从零更新心理学笔记,开了一个知乎专栏,每天写一篇,投入2-4个小时不等,真是蛮用心的,每篇2000-3000字,最终坚持了20天。短短20天收获其实蛮大的,一边系统地看心理学的视频和书籍,一边用网络不断搜索相关的内容,以输出倒逼输入,可以说让我快速入门了心理学,此后这几年才能够坚持在这个领域持续学习。而且,对写作建立了兴趣,也找到一点点感觉。

第二次是在2016年底,那阵子比较闲,每天大把时间,念念不忘上一次坚持日更的收获,所以寻思着再挑战一把,万一写出感觉,就顺利坚持下去了呢。这次最终坚持21天,主题没有很专一,而且在家的空闲时间其实也没想象的那么多。现在回看这段时间的文章,质量参差不齐,有些纯属为了日更凑数的。

再后来,日更的心思,隔三差五冒出来,但是连20天这样的连续写作样本都找不出来了。

既然,这次又双叒叕开启自我挖坑模式,那么要做个覆盘思考,想想之前坚持不下来的原因,给这次日更规划几个自我建议,希望能够长期坚持下去。

日更难坚持的原因:

1. 输入不够,储备有限。一段时间看书、学习或经历的东西多,就有许多内容可写;但是日更的频率,其实输入很难跟上。写一段时间就感觉没什么值得写的了。

2. 总想把一篇文章写得完整、有料。一篇文章的质量,和投入的时间成正比。投入的时间越多,知识浓度越高;想把一个问题说清楚,经常需要较长的篇幅才能让一篇文章逻辑完整。但是这样的话,日更的难度就很大,毕竟不会每天都有那么多时间写作。

3. 面向的对象是读者。我不太习惯写个人日志,甚至连随笔感悟这类都很少。通常还是将一篇文章面向的对象假定是别人,这样对文字的结构性和精确性就有一定要求,而不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日更挑战自我建议:

1. 这几年的写作实际上没有断过,工作上也写了很多。私下攒了不少想写的东西,应该能撑一阵子(攒得多其实也有点焦虑)。另外,自我感觉在某些写作方向上有了一定的持续输出能力,先不自我设限,写着看。

2. 不追求一篇文章的完整性了。在文章长度和单日时间投入上设限,单篇1000字或单日投入不超过2小时。一篇写不完的,不妨来个(一)(二)(三)(四)。很羡慕有些自媒体作者,因为写得多了,每天晚上9:30动笔,11点前就能发出稿子来,质量还都不赖,人家这才是能坚持日更的水平。

3. 面向的对象这次换成自己。写作分两类,一类是命题作文,有点难,比如一篇工作稿,憋一礼拜写不出来都是有可能的;还有一类是有感而发,通常写起来会比较快。我打算试一下「题材自由,两类搭配」的方式,看看是不是能保证速度。

我不认为写作一定是一个「写得越多,写得就越好」的事情。但大概率可以说,是这样的。坚持得越久,越能够收获一些意想不到的好东西。

同时,我认为写作一定是一个「看得越多,学得越多,经历得越多,想得越清楚,写得就越好」的事情。

我们量化不了自己肚子里到底有多少墨水。那就不妨一次次地去挑战试试呗。兴许有一天,我们能够做到「半生积累+每日输入」能够跟得上「每日输出」,而且不太费力就能坚持,质量还都不赖,这对于写作爱好者来说,真的是「每日的小确幸,余生的大福祉」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