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悟《道德经》,愈挫愈勇、崇尚节俭】

【觉悟《道德经》,愈挫愈勇、崇尚节俭】

《道德经》云: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释义:政治宽厚清明,人民就淳朴忠诚;政治苛酷黑暗,人民就狡黠、抱怨。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呢还是幸福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正忽然转变为邪的,善忽然转变为恶的,人们的迷惑,由来已久了。因此,有道的圣人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老子看透了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深刻认识到坏事可变成好事,好事也可变成坏事。对于讲尊严的人来说,精神上的折磨比肉体折磨更残酷,而且更难以忍受。可是很多成就非凡的大人物,却正是因为受到了无法忍受的轻视与讥讽从而奋发图强终成大业。

林肯就曾不断的遭受打击,然而他人的轻视不过是替林肯预备了一架登天的梯子使他登上了荣誉的顶峰。当年林肯还是一个青年律师,为了一个很重要的案件到了芝加哥,但是他毫无声望,没有人理会他,那些有名的老律师看不起这种初出茅庐又来自外地的律师,甚至认为和他一起会降低自己的身份。他们无论到什么地方,总是尽量躲着林肯,甚至不允许林肯和他们一起吃饭,这对于年轻气盛的林肯来说绝对是不小的打击。被人轻视成了林肯奋发向上的巨大动力,督促着他不断向前,好超过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后来他做了美国总统,而那些律师还只是一些律师而已。可见,对于有骨气的人来说,轻视与讥讽恰恰好似通天的梯子。我们尊敬林肯是因为他面对轻视不自弃。

拿破仑也是因为歧视而奋发向上,通过许多艰苦卓越的努力而改变命运。小时候,拿破仑在布里恩的贵族学校上学,他的父亲是一个高傲却穷困潦倒的贵族。虽然把拿破仑送进了贵族学校,可他并不能让拿破仑和同学们一样过富家子弟的生活。因此,拿破仑忍受着同学们的轻视与讥笑,每一次的嘲弄、欺负、轻视的态度,都使拿破仑增加了一种决心:那就是一定要好好努力,以实际行动让这些愚蠢的富人们看看他确实比他们要优秀。拿破仑16岁就当上了校尉,但就在这一年,他的父亲也去世了,他不得不从自己本就少得可怜的薪水中抽出一部分来帮助他的母亲。在部队里,拿破仑的同伴们一有时间就去追逐女人,拿破仑个头矮小,不受女人欢迎,而他的贫困也使他失掉了参与赌博的资格。于是他就埋头读书,长官看到他颇有些学问,就常派他做些需要进行复杂计算的工作。他把这些工作完成得十分出色,于是更加受到重用。他的同龄人仍在追逐享乐的时候,拿破仑却已走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了。拿破仑之所以能成为伟人,除了得益于他的天分外,很大程度上源于他能变打击为动力,并通过艰辛的努力,把坏事变成好事。如果当初他也像别的孩子那样拥有顺利的生活,很有可能世上就会缺少一个妇孺皆知的英雄了。

德摩西尼是古希腊专业的演说家。可谁能想到这位伟大的演说家,天生声音微弱吐字不清。尤其是R这个字母,他怎么也说不清楚。当他面对大众演讲时,他读字不清的毛病完全暴露出来,听众们都大肆的嘲笑他。为了克服自己的缺陷使人们不再嘲笑自己。他把石子含在嘴里,对着大海演讲。一边向山上跑,一边演讲,强迫自己一口气念好几百个字,站在镜子前演讲以矫正自己的姿势。他还特地建了一个地洞,每天在里面练习演说,以此来抗拒外界的纷扰。德摩西尼的坚持终于取得了成果,人们给予他的不再是嘲笑,而是经久不息的掌声。

那些能在讥讽轻视中取得成功的人,是值得称颂和尊敬的。他们面对困难,面对坏事,不是选择逃避,而是想办法变难为易,变坏事为好事。别忘了,只要不放弃,世间一切皆有可能。

《道德经》云:治人事天,莫若啬。夫为啬,是以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释义:治理百姓、养护身心,没有比爱惜精力更为重要的了。爱惜精力,万事才能早做准备。早做准备,就是厚积其德。厚积其德就没有不能胜任的事,没有不能胜任的事就无法估计他的力量。无法估计力量,他就可以担当好治理国家的重任。有了治理国家的原则和道理,国家就可以长治久安。这就是根深蒂固,长生久视的道理。

老子把吝啬当做修身养性的重要美德加以颂扬,而不是专指对财务的吝啬。吝啬就是在精神上注意积蓄养护、厚重根基、培植力量。只有靠积累雄厚的德,有了德,也就接近了道,这就与圣人治国联系到一起了。

其实吝啬在这里既可以理解为治国安邦的根本原则,也可解释为节俭,因为老子是十分重视俭德的,而这也是道家一贯的主张和作风。老子把俭当做三宝之一,他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认为,大到维持国家的统治,小到维持生命的长久都离不开啬这条原则,所以说它是长生九世之道。

啬与俭符合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若认为它是一种消极退守的哲学,则未免流于表面,未能看到其精神实质。著名学者张松如说:啬就是留有余地。留有余地,才能早做准备,在事物即将发生之时,及时予以解决。广有积蓄,自然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具有无穷的力量。

在老子的思想中,所谓不争、无欲和无为,是所有生物均可采用的方式。而对于人类来说,要使这样的行为得到具体落实,则需要坚强牢固的心理支撑点。无为的支撑点就是无欲,所以老子在此所提到的消除和减少欲望的基本原则就是啬的运用。

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还没有成名时,一位朋友在纽约街头碰见他,问他:你怎么穿的这么破啊?他回答道:没关系,反正这里没有人认识我。几年后,爱因斯坦成了全世界闻名的大学者。一次,那位朋友在纽约街头又碰见了他,惊异的问:你怎么还穿得这么破旧呀?爱因斯坦笑着说:反正这里的人都认识我了。也许正是爱因斯坦穿着节俭,不讲求物质享受,因而才能够清心寡欲,把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视野上,终成一代物理学大师。

知识精英界崇尚节俭者甚多,不足为奇。难得的是,有些富可敌国的大商人也能做到节衣缩食。香港船王包玉刚有着数以亿计的财富。但他崇尚简朴,一直坚持把吃剩的菜放进冰箱里,下一顿热热再吃。外孙吃剩一半的苹果,他也会吃掉,从不浪费。有一次,他的大女儿看见同学穿了一双漂亮的红皮凉鞋,很是羡慕,就央求父亲也给她买双。包玉刚就问她说:你脚上穿的是什么呀?女儿说:凉鞋啊。包玉刚问:你有凉鞋穿还买什么凉鞋呢?这位船王省吃俭用,却将成万成亿的捐款支援祖国的建设。他多次回故乡宁波建大学、办公厂、开医院、修机场。

啬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智慧。凡有识之士必不把金钱作为自己的终极追求目标,更不会当守财奴。一个能够做到对自己吝啬的人,即使他还没能彻底消除欲望,也已经把欲望减少到相当的程度。他们对地位、名声、权力、金钱、财货、女色,并不狂热。因此,为自己做人及成功建立了牢固的基础,自然能够远离各种危害。

丁俊贵

2021年9月5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