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頻繁跳槽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在快速變化的科技行業,除了要面臨工作內容的不確定性外,換工作也是家常便飯。但有些產品同行逐步陷入了頻繁跳槽的怪圈,頻繁跳槽對用人單位來講,通常會敬而遠之。結果求職者可選的好機會更少,更容易跳槽,週而復始,難以破局。本篇探討下產品經理頻繁跳槽的常見原因,供產品同行避坑參考。

小公司陷阱

這裏講得小公司通常是千人以下的公司或沒有穩定盈利主營業務的公司。這類公司典型的特徵是,企業沒有盈利業務,或者大部分業務都在試錯階段,一旦資金緊張或公司不再試錯,便是關停業務或裁員。

對於身處小公司的產品經理來講,順風時carry全場,一旦進入業務關停或裁員,由於公司體量和業務有限原因,通常只有換工作一條路。此時如疊加對大公司「流程冗餘和大公司病」的偏見,繼續選擇小公司,又可能重新啓動試錯和換工作的循環。

有朋友就陷入這樣的怪圈,公司業務不行了,被迫換工作,繼續在小公司業務又早期,沒多久又被動換工作。簡歷不好看,進大公司無望,逐步開始懷疑,35歲以後如何自處。

相對比來講,有朋友在大廠,一年換幾個事業部,換幾個方向,但體現在簡歷上並沒有減分,反而還體現出適應性強和皮實的優勢。

是否頻繁跳槽的區別,僅在於是在大廠還是小公司。

賽道選擇

好的賽道選擇遠遠大於個人的努力。某些行業或方向能夠持續向上,而另外的則可能保持存量或走下坡路。而身處賽道中的產品經理,自然會隨着行業或方向的興衰而變,賽道選不好,頻繁跳槽不可避免。

拿醫療行業爲例,全行業除了醫藥電商賺錢,做互聯網、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公司均無法盈利,同時醫療行業又是個慢行業,對產品經理來講並非好的選擇。

有醫療行業的朋友,頻繁遭遇欠薪和裁員問題,考慮醫療行業整體狀態,資金鍊斷裂和回款慢必然會導致欠薪或裁員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認清現實,換賽道是最好的止損辦法。

早年在某互金公司短暫呆過很短時間,很快便意識到行業賺窮人高利貸的錢不可持續,一個是不道德,一個是資金鍊很容易暴雷,果斷選擇換賽道。之後互金整體被埋到歷史堆,也證明當時選擇明智。

今年在線教育行業被砍之前,有一些產品同行早早完成換賽道,就是基於對在線教育本質的洞察:喚起家長雞娃焦慮,砸錢買流量,引發全社會教育內卷化。既不可持續,也不符合普通老百姓的價值觀,早早跳出,反而做到了逃頂,現在都過得不錯。

過度適應

郭德綱講喫虧要趁早,年輕人早喫虧,適應能力更強,如果喫虧晚,可能很小的挫折都無法適應。通常來講,產品經理無法在某個公司幹一輩子,因此產品經理如果過度適應一家公司,而又被迫變化,無法適應,導致頻繁跳槽。

有產品朋友出道便在一家創業公司,跟隨公司成長,等到發現公司沒有空間,便選擇離開去大廠,但大廠的玩法顯然與創業公司不同。對之前公司過度適應,導致在大廠水土不服。歸因自己更適合創業公司,結果選擇非常早期的創業公司,不久公司裁員,又被動找工作。

除了對小廠的過度適應外,還有對大廠的過度適應。大廠通常流程標準,做事講節奏。而某些小廠又會對大廠過度崇拜,會花大價錢引入大廠員工,過度適應的員工到了小廠後,還是慢悠悠走流程,可能過不久便被各種投入而被迫換坑。

缺少培養機制

很多應屆生基礎素質都不錯,再結合良好的訓練與培養,獨當一面並不需要太久。而有些企業並沒有類似培養機制,新人當正式員工用,上來就要求出活,悟性好的應屆生,能夠很快摸索與提升,而悟性一般或情商一般的,則很快被淘汰。

上一份工作中,有應屆生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便上手直面客戶和出活,沒有人教如何工作和如何與客戶打交道。春節前便被默默勸退。與其說,是員工問題,不如說企業培養機制出了問題。

如果缺少培養機制,而應屆生的白紙上,並沒有被塗上好的習慣和正確的做事方法,這樣的應屆生很容易陷入在哪都無法給自我定位,最後就是換工作。

因此很多人建議應屆生畢業去大廠還相對中肯,大廠相對來講,不會有太大生存壓力給到應屆生,而創業公司將應屆生作爲廉價勞動力出活的動機更強。

關於作者:

小樂帝,一線AI產品經理、簡書科技優秀作者、產品經理讀書會創始人。

「產品經理讀書會」

專注於愛讀書愛思考的產品人提供讀書推薦、產品思考、以書會友的環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