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的名言

子張問明,子曰:“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

子張問什麼是明智。孔子說:“暗中傳播的讒言,切身感受的誹謗,在你這兒都行不通,就可以稱得上明智了。暗中傳播的讒言,切身感受的誹謗,在你這裏都行不通,就可以說是有遠見了。”

而“浸潤”和“膚受”兩個詞屬於中性詞,不代表褒貶含義。

比如浸潤就是指潤澤、滲透,是代表細微的、不易察覺的;膚受是指肌膚所受,和自己利益相關的,是很微妙的感覺。浸潤之譖,就是公開的、可以用耳目察覺的不實指控,是負面的思維,譖代表負面的信息,多指一些不實的指控;膚受之愬,是暗地裏,不易察覺的切膚之痛,像初一的月亮,在陰暗的環境裏剛開始發展。

俗話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明裏的浸潤之譖好像可以不做,可是看不見的膚受之愬就很難察覺,如果能察覺自然心明眼亮。

本章孔子論述的是明智的問題,它對處於領導地位的執政者而言,顯得更爲重要。有道是“衆口鑠金,積毀銷骨”,能使無孔不入的讒言和誹謗行不通,那可真是明智而且有遠見的人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