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錄】不是生活每天重複,而是我們以同樣的狀態過了一天又一天

今天來聊聊“覺知”這個話題。




緣起今天下午花了一個多小時處理一件操作上沒有太多技術含量的工作——配置課程作業。




對照之前整理的課表,在兩個端口同步信息,基本全部是複製粘貼和點擊確認的動作。




這一套動作我重複了30多次。




按照以往常規性格,早就開始吐槽和懷疑工作意義了,但是我發現今天我不僅沒有吐槽,反而感覺自己很樂在其中,而且每一次“重複”似乎都和上一次有些不同,而且指向的是“更好”。




念頭轉到上一次體會到這個狀態大概是6月下旬,也是類似的情況,我需要重新覈對54套二維碼是否與名字對應匹配。




這個看起來沒有技術含量的事情其實蠻費神,屬於不難但就是瑣碎的工作,而且本來同事已經做好了,但是不知道爲啥表格異常,對方心力有點耗盡,暫時不想先弄這個,爲了減少同事壓力,我就自己一個一個從頭開始覈對。




我發現這個看起來沒有技術含量,以及,可能略微枯燥的事情,在我做的事情,竟然感覺到快樂和精進,每一次覈對成功都覺得蠻不錯,以及,每一次似乎都比上一次好。




帶着對這種狀態的好奇,我開始回溯一些東西,想到了兩個事兒,一件是別人的,一件是自己的。




別人的,是武志紅某堂課中講到的關於他自己大學時候帶着室友一起做抄信封工作時候的感受。




一件很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硬是讓武志紅和他的室友們做成了一場難得的快樂體驗。




最後武志紅總結時說了大概這樣一番話——




當我們完全投入一件事的時候,哪怕抄寫信封這樣簡單的事情,也能夠感受到快樂,也能夠做出很多優化。




不自覺想到朋友之前培訓中分享的一段話——




不是工作生活每天在重複,而是你以同樣的狀態去工作去生活,所以才覺得每天重複。




因爲當我們狀態重複的時候,有一個詞就出現了——




渾渾噩噩。




渾渾噩噩的狀態下,我們的心思並不在當下的人與事中,而是在別處,這樣一種身心分離的狀態,很難說能夠享受生命的快樂。




打破這種狀態的關鍵其實就是反面——




“有覺知地活在當下”。




惟其如此,才能將看起來平淡無奇的生活過得活色生香。




自己的事,則是大概16年7月的時候,某天晚上和朋友去給街上新開的一家蘋果維修店發傳單拓客。




我想大部分人現在做的工作都比我當時做的發傳單工作要高級。




然而,我又基本確定的是,可能九成的人做事的狀態都不如當時的我,包括現在的我。




我至今好奇當時發生了什麼,讓我宛如神在般極大超出大家預期完成了這個工作,最重要的是,自己收穫頗多。




後來去回溯的時候發現幾個關鍵特徵也許可以琢磨一下——




第一點真的也還是有覺知地去做事。




我清晰知道自己要什麼,要做什麼,之後所有的動作,發言,全部以此爲準繩,無論現在這個人怎麼迴應我,在我這裏全部拆解爲基本反應,這個人對我的這種表述與行爲哪裏接受哪裏不接受,怎樣是更好的。




這種覺察和狀態在那天晚上一直保持着,這種自我探問重複了至少50次。




因爲我和朋友把整條街的商店基本都拜訪了,路上偶爾遇見人還會順便再試一試。




我現在還記得,結束後我給朋友將今天遇見的人分成了七個類別,逐一給他講了講典型案例和行爲特徵,以及我們表現爲什麼打動了對方。




第二點就是,我並沒有覺得這件事很小就不在意,就看輕。




這種狀態是我後面才發現的。




我習慣於追求“意義”,追求一些“特殊”的意義。




眼裏有的是大世界,而沒有當下的“苟且”,所以依舊會出現心思不在此處,覺得當下不值得的狀態。




而那會兒的我,沒有任何雜念,就只有一個狀態——




現在我需要把這事兒做好。




建立好準繩後就排除了所有雜念,一定程度上,當時遇見的棘手的客戶給與情緒的時候,我也極快剝離,將其當成信息反饋看待,完全不是現在這種容易被情緒感染的狀態。




言至於此,總覺得需要向過往這些經歷學習哈哈。




希望我們都能有覺知度過每一天,享受生命本來的快樂,持續精進。




以上,諸君共勉,思之行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