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問——學着問】

      2021年接任六年4班數學,我更愛上教學鑽研,愛上這班學生。首先,我做的第一項工作是瞭解和走進孩子。有了良好的關係,纔有教育的一切,無論是親子教育還是學校教育。從開學第一天“破舊立新”夢想版與每週數學週記,看到更多孩子的心聲與學習足跡。

    無論學生學習能力如何,遇到學習困難是正常,也是必需。沒有難度的學習,就沒有挑戰與提升。關鍵在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與學習最近發展區的輻射範圍。學問,學習過程中肯定要有“問”,孔子老人家也說過: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反正遇到不懂就求問,不管是上問還是下問,這是一條學習的通道(合作式),也是一種學習方法。教師和家長也經常跟遇到學習困難的孩子說:不懂你就問呀!那到底怎麼問?問誰?作業幫直接給答案?———媽媽/老師,這道題我不會,你跟我講一下?

    今日小小總結,分享給大家。學問,學問是問出來的。問的方法很重要。

      第一問:問自己。問自己,此題有哪些信息,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一部分孩子會直接問,我不會,你給我講一下,甚至連題目是什麼都未看明看清。首先讀題與審題能力是孩子需要自己培養的。例如:媽媽買了2箱牛奶,每箱24瓶,早餐我們一家三口喝了一箱牛奶的1/8,請問早餐我們一家人喝了幾瓶?學生需要自己提取信息,單位"1”是誰?是誰的1/8,1/8表示什麼,如果用圖示,你可以哪幾種表示方法?多餘條件是什麼?

    第二問:求問別人,問知識點。“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個人可以是老師,優秀同學,家長,。。問什麼:這道題的知識點是什麼?

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在高效的求問的過程中,學會的是知識,而不止於這道題,更不是照抄照聽計算一下,得出結果。很多次(學習優等生)在解決問題中湊出一個剛好相等的答案,然後不知其義,憑感覺。這就是常在課堂上說的同樣分數的100分,也是有水平差異的。所以看待學習,成績是一次測試結果,最終是你在學習中收穫什麼技能,爲人生終身成長積累下什麼硬本領?

第三問:問自己。我聽懂了嗎?理清了嗎?我可以講給下一個小夥伴聽嗎?有時候會在課堂問他們1+1=?類似這樣的問題,他們哪怕心中有答案,也不敢確定。學習缺少自信,對知識點的不夠確定,不夠清晰。曾經我問一個孩子:知道你自己叫什麼名字?閉着眼睛都知道,因爲熟能生巧。所以課堂多發言,多輔導同學講評,甚至多欣賞幾位同學的作業,無論對錯,鍛鍊自己的檢查與鑑別能力。

    如此求問,每一個閉環,都是從自己開始,又回到自己,都可以得到一個大幅度的提升。而別人,無論師長都是我們的橋樑,懷着感恩與虔誠的心,向每一位智者聆聽與求教。

以下是我們班兩個努力的孩子發來的疑問,等着求索。能爲自己提出問題,本身就是一種能力,值得肯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