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另一個你

生活中會有這樣的場景:“那人的面相簡直就是我自己在照鏡子,那鼻子,那嘴,那輪廓……”從外觀長相上去對應另一個你,是否可以肯定地得出結論:芸芸衆生中是定能找到與你“一模一樣”人的!然而,光憑長相相同有什麼用呢,那僅是一眼的外觀,沒有“有血有肉”靈魂相通的實質性。要說塑像的形象是最能複製另一個你的,但那是徒有虛表的假象而已。

能代表這就是你的內在“特徵”可以不爲歲月的變化面改變,而同是你本人的外觀則在不斷改變着, “女大十八”、“人老珠黃”、生病後走樣,都屬於“遷流無暫停,終將變異,皆悉無常”範疇。一張相片僅是拍攝當時的影像,這就是爲何時隔數年後需要重新拍攝照片用於身份驗證的原因。

即使是一胞雙胎,哪怕是在同環境下生長,隨着歲月的變遷,也會在基因表達上存在差異,更不要說各自的生活環境不同所產生的差異了,而那些外觀相像的他人就更是當不得真的了。

試圖找到外貌和內在一模一樣的另一個你是不可能的,這比找尋另一個類地球天體還難。由此是否可以這樣描述:每個人立身於這個世道是個自的圓,茫茫人海猶如無數個圓存在着,相互交集着,擠壓着。卻永遠不是同心圓,滿眼的存在,卻是永遠的孤獨。這種描述與人的指紋和DNA鑑別是一樣的,是你與他人的區別所在,這也是法律上對彼此的界定。

如果我們不侷限於長相,而是從內在性情和認識世界的境界上來對比,那你就不是唯一的,會有許許多多與你相似的人存在,而且從絕對數量上來說要比長相近似你的人要多得多!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能讓你遇上的可能是少之又少,因爲“性情和境界相同”不會像長相那樣寫在臉上,需要在茫茫人海中“感受”後而“發現”。

找到內在“另一個你”的存在取決於比照標準,由於這“標準”制定者本身是在不斷變化着的,這也就是夫妻爲何不能長相廝守,朋友不能長相處的原因所在。我們生來不是完善的,更有歲月和生活以及不斷變化的世界在影響着我們的認知,且是不能得出“日臻完善”結論的,“每況愈下”的情況也是有的。

迴轉來思考一下,我們自己就那樣值得“重複”嗎?

事物的多樣性包括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多樣性”和“差異性”正是大千世界的精彩所在!且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細想後恐怕連我們自己都不會再接受一個一模一樣的你存在的。

不再接受另一個自己不等於否定自己,而是一種對自己的再認識,認識到每一個人固有的侷限性,從而尋找一種完善的途徑。這種完善是一種昇華,即使做不到這樣,也應該接受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由無數“個自“組成的事實。

每一個人的唯一性不等同於“孤身一人”,應該視之爲一種獨立體,是人類社會的一分子。這樣的獨立體是一種責任主體,他可以與觀念相通的人結伴而行,也可以與靈魂相通者一起走過人生。

思緒的產生或內心感受都是獨自的,內心世界的波動也都是由自己在承受或撫平的,不可能有一個心性相通的人時刻與你共情。人生應該是一個向上的旅程,在接受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由“個自”組成的事實時,獨享上蒼的恩賜也成了一個機會 ,於是就有了寧靜和安詳,並由此增強着承受孤獨的閾值。

每一個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參與着社會活動影響着他人,人類生存發展的社會性決定了相互依存爲必須。在認識到每一個人獨特性的前提下,在交往中是不可能以各自的個性要求對方的,是由“社會性”在調整着彼此的關係,不“求全責備”、“求大同存小異”,就此成就着“有容乃大”的氣度和胸懷。於是我們不斷髮現着、開釋着,從而超越了以往的自己,成就着另一個自己,這比試圖找尋到另一個你有意義的多!


作者:毛正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