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漫笔——《徳充符》之六

鲁有兀者叔山无趾,踵见仲尼。仲尼曰:“子不谨,前既犯患若是 矣。虽今来,何及矣!”无趾曰:“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吾是以 亡足。今吾来也,犹有尊足者存,吾是以务全之也。夫天无不覆,地 无不载,吾以夫子为天地,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孔子曰:“丘则 陋矣!夫子胡不入乎?请讲以所闻。”无趾出。孔子曰:“弟子勉之 !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 无趾语老聃曰:“孔丘之于至人,其未邪?彼何宾宾以学子为?彼 且以蕲以諔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老聃曰: “胡不直使彼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者,解其桎梏,其可乎? ”无趾曰:“天刑之,安可解!”

鲁国有个叫叔山无趾的人,因为脚趾没有了,所以是用脚踵走路。他来拜会孔子,结果孔子一见面,说的很不好听。

孔子是用批评的口气说叔山无趾,你过去因为不懂得谨言慎行,所以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身体发肤受了损伤,现在来到我这里,希望通过追随我学习,弥补从前的过错,已经来不及了。

叔山无趾说,过去我确实不识时务,才有了这般下场,丢了自己的脚指头。但是今天我前来拜会孔夫子,是为了得到您的开示,虽然我失去了脚趾,但是还有比我的手足形骸更为珍贵的那个本德自性,我是前来请教如何保全性德的。我们看这段对白,就知道叔山无趾已经开悟了,他来见孔子,是在请孔子给他印证一下。

但是孔子却给人泼冷水,揭人家的短,这当头一棒是考问叔山无趾的,是要测验测验对方究竟是什么水准。叔山无趾听见孔子说这种话,好像很不满意,对圣人起了质疑。他说,圣人就如同天地,覆载众生而了无分别,可是孔夫子您这个圣人,还没有破尽人我相,说出的话不在道上,实在是令人遗憾。

孔子赶紧给叔山无趾道歉:是我孔某人浅陋了!先生请进来上座,何不给我们大家分享分享悟道的心得?叔山无趾却一扭头,走人了。过后,孔子给学生们讲,你们要向叔山无趾学习,他一个兀者,尚且知道发奋学习,弥补从前的过恶,在座的各位,还有什么理由不精进?所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最怕的是苟且地过了这一生,糊里糊涂的来,糊里糊涂的活着,又糊里糊涂的离开。佛教讲忏悔,“忏”是忏其前愆,相当于儒家的三省吾身,“悔”是后不复作,不再有贪嗔痴慢,随时观照念头。

我们能获得这个暇满人身,实在是无量劫以来修得的福报,远离三途八难,具备修行的机缘,千万不能错过了这一生。什么是八难三途?闻不到佛法,没有圣贤的教化,这是比堕落到三恶道更可怕更悲惨的事。八难当中,有一条叫做盲聋喑哑,六根不健全,智力有障碍,非常的愚痴。还有生在边地,就是没有佛法的地区,也没有机会解脱。像是中东阿富汗那里,极度排斥其他宗教信仰,那个地区的人便无缘得道。再有,生在佛前佛后,这也是一难。我们处在末法时代,虽然佛已经灭度,但是经教还在,还有三宝供我们礼敬修学。八难里还有一条,叫做“世智辩聪”,世间人大多喜欢犯这个毛病。凭借自己的知见,搞佛学研究,以为逻辑或者雄辩是了不起的长处,其实这恰恰阻碍修学。所以,佛家和庄子都强调无我,要修这个“虚”字。

从孔子那里离开之后,叔山无趾又去见了老子。他对老子讲,那位人人尊敬的孔夫子,依我看还不够称得上是个“至人”。至人是无己的,但是孔先生却仍旧没有放下名闻利养,而所谓名闻,在至人看来,如同桎梏枷锁,是障碍自我生命的东西。有名气是不是好事,当然人人都梦想着名利,但是迷恋其中,最后可能是被活活“捧杀”。所以人的名声越大,就越需要当心,要学学曾国藩,懂得全身而退的道理。

老子听了叔山无趾对孔子的评价,说到,为什么不将死生不二、是非为一的道理讲给孔子,让他解脱二元对立思维的局促。叔山无趾无奈的摇摇头,说孔子这样的人,乃是天生注定如此,任谁也无法解救得了。

圣人出兴于世,是为了众生得离苦海,但愿世间每个生命都达到逍遥自在的精神境界,超越物理的局限,向形而上发展出本有的智慧德能。这一生命的升华,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事实上是做不到的,因为众生愚痴颠倒得极其严重,就连一点点善根的种子都很难种下。地藏王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诸佛菩萨无数次倒驾慈航,乘愿再来,如同父母怜爱子女一般不舍众生。孔夫子周游列国,一生都在致力于帮助社会恢复道德伦理。想要改变一个社会,改变一个人,实际不是通过外部的力量,而是要使人自觉自强。

所以我们今天的命运,事实上都是“天刑之”,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咸其自取”,自作自受的。谈什么远大理想,伟大抱负之前,我们先好好认识自己,不要一味追逐名闻利养,误了大好的一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