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莊漫筆-《大宗師》十二

南伯子葵曰:“子獨惡乎聞之?”曰:“聞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聞諸洛誦之孫,洛誦之孫聞之瞻明,瞻明聞之聶許,聶許聞之需役,需役聞之於謳,於謳聞之玄冥,玄冥聞之參寥,參寥聞之疑始。”


南伯子葵接着問,女偊是從何而聞道的。女偊告訴他,是從副墨之子那裏聽聞學習到的。

“副墨”便是文字,就是先賢留下來的這些經典,文字的經典是我們認識瞭解大道的橋樑。而要想深入透徹的理會,就需要“洛誦”,得反覆地誦讀,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凡是經典,不能只讀過一次,就代表自己學習了,而要一門深入,古人講的,要做到淪肌浹髓。

讀書的同時還要思考,學而不思則罔,什麼叫“瞻明”?世尊爲我們開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則要依循修學的次第,去悟入其門。悟道就是“明明德”,《心經》開篇便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照見五蘊皆空。”所行一定要深入,認識到萬法的空性,清楚事物緣起的本質。禪宗的大德祖師常常呵斥學人,磨磚豈能做鏡,有好多人打坐唸佛的功夫很了得,但是許多年仍然沒有開悟的消息,執着在文字名相,或是法門上面,這就叫“法執”。佛說過,“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指頭不是月亮,一定不要搞錯。

要開悟,還需要“聶許”。有老師在近前耳提面命,讀書的同時心裏產生認同,心領神會,然後還需要去踐行。解行是並重的,信解行證這四個字,既是有嚴格次第的,又是同時的。聽聞了什麼道理,沒有去貫徹,說明還沒有相信這樁事,所以佛法最開始就是起信。

“需役”又聞之“於謳”,就是反覆地吟誦,淨土宗持名唸佛就是這個道理,行住坐臥,二六時中不離一句佛號,甚至在睡夢當中,還在唸佛。

最後是“玄冥”,指的就是道。我們修學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參寥”,參悟那個寥遠無極、邈冥至虛。大道也叫“疑始”,一切起始的開始,所有哲學、宗教,包括科學的產生,都來源於人類的懷疑,“疑”代表了“無”,“始”便是“有”,有無是道的一體兩面,是道的體用。我們東方的哲學比西方宗教神學高明的地方就在這裏,我們說宇宙的本源不是某個物質,也不是Gods,應該說是非物質非精神的。現在有了量子物理,算得上很接近事實真相了,科學家說粒子的波動產生物質,但是粒子還不夠究竟,如果科學真的能夠探索到那個“無始之始”,人類文明將會迎來新的紀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