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录】追求优秀的背后,我们的底色是恐惧还是平和?

【日知录】追求优秀的背后,我们的底色是恐惧还是平和?


今天接着聊聊“人生模式”,也是经由书中案例想到的自己的模式,关于“追求优秀”的这个模式。


按说,持续精进在大众视角里是个好品质,但是阅读和自我觉察中发现,真的是有的东西本来是好的,但是一旦过度了,就可能成了一种自我限制。


会有这个觉察,来自于朋友的一次集中反馈——


最开始觉得你很优秀,很上进,很自律,希望和你一起往前。


但是接触久了会觉得,你似乎太紧绷了,而且一刻不停歇,这种状态让我觉得很有压力。


而且,你自己不会觉得累吗?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说实话,很有一种灵魂拷问的感觉。


对话发生在去年11月,当时听完这番反馈,有一种直接被戳到的感觉,似乎我的自律也好,努力也好,并不真的是享受其中,而是带着一种很深的恐惧和压力在往前走。


今天看书才发现,原来这种状态下的“追求优秀”其实是一种限制自我目标达成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人容易开始追求一连串虚幻不实目标的过程,无穷无尽直到崩盘或精疲力竭为止,这会浪费非常多的生命时间,甚至严重到自毁自弃。


看见这段话和书中人物的案例,不自觉开始探求自我这个模式的缘起。


最早什么时候带着恐惧在努力,或者说,觉得不优秀就有不好的结果呢?


脑海里浮现出小学某次考试后的场景——


提前去学校问老师成绩,发现并不理想,回来后,和后妈说了我的成绩,当时正在亲戚家,就直接被数落。


那一瞬间感觉整个肠胃都紧缩在一起,有点发抖,难受,觉得自己很失败,一点都不够好……


这么想着,眼泪也就下来了。


回过头去看我在想,要是当时后妈的回应不是指责,而是鼓励,“那就下次努力就好”,内在信念会不会有些许变化呢?


只可惜,有些事情过了就过了,真实的生活就是,我内心深处内化的模式就是——


你不优秀就不被爱,就会被抛弃。


这个模式的强化是在初中的时候。


那会儿成绩变好了,周围人的评价出现了两极分化,这种变化让自己越发执着于不断提升自己。


更重要的是,这种提升是不允许退步的那种。


犹记得某次数学考试,自己考得不算理想,虽然总体排名还可以,但是就觉得自己很差劲,于是去操场上不停跑不停跑,这算是一种自我惩罚吧。


到这里,忽然看明白了这个模式背后的逻辑线。


因为这些经历之中强烈的情绪刺激,自己内化了那些场景,由此给自己带来两个特征——


一个是不断提升自己,并且只能进不能退。


另一个则是,底层深深恐惧的点是在于,一旦退,或者停下来,就会被抛弃。


所以,也就真的成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状态。


而后所有的学习也好看书也好,每一天看起来积极向上的背后是深深的恐惧。


每一次进步带来的自我满足只能维持一小段时间,很快就会在比较中再次现较低自我评价,然后开始新一轮自我逼迫。


如此循环,没有一刻是轻松的……


看见是放下的第一步。


很遗憾的是,这个模式我暂时还没有很深的化解体验,我想,我还会和它待一段时间。


不过,能够看见源头,也许就是重新解读的开始吧,这也是阿德勒给我的启示,又是可以拿起来用的时候了。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过往的经历已经是这样,我想,如何利用这些经历,推动自己以一种更加平和的状态成为自己希望遇见的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愿与你一道,走这条自我探索我自我清理之路。


以上,诸君共勉,思之行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